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笋用麻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与最优模型研究

郑云丽 徐振国 贾冬冬 李在留

郑云丽, 徐振国, 贾冬冬, 李在留. 笋用麻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与最优模型研究[J]. 竹子学报, 2023, 42(1): 23-29. doi: 10.12390/jbr2022093
引用本文: 郑云丽, 徐振国, 贾冬冬, 李在留. 笋用麻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与最优模型研究[J]. 竹子学报, 2023, 42(1): 23-29. doi: 10.12390/jbr2022093
ZHENG Yun-li, XU Zhen-guo, JIA Dong-dong, LI Zai-liu. Study on Alloca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Optimal Model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Shoot-producing[J].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 2023, 42(1): 23-29. doi: 10.12390/jbr2022093
Citation: ZHENG Yun-li, XU Zhen-guo, JIA Dong-dong, LI Zai-liu. Study on Alloca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Optimal Model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Shoot-producing[J].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 2023, 42(1): 23-29. doi: 10.12390/jbr2022093

笋用麻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与最优模型研究

doi: 10.12390/jbr2022093
基金项目: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021〕TG20号)

广西林用新型肥料研发中心自立科研项目(GXRDCF202206-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郑云丽,硕士研究生,从事竹类植物营养生理与生态研究。E-mail:501232906@qq.com。

    通讯作者:

    徐振国,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竹子资源与培育研究。E-mail:xuopingqing@126.com

    李在留,副教授,博士,从事植物资源保护、繁育与利用研究。E-mail:lizailiu666@163.com

Study on Allocation of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Optimal Model of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Shoot-producing

  • 摘要: 【目的】以柳州市认定的螺蛳粉原料基地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并进行模型拟合,以期为麻竹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测定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选出生物量最优模型。【结果】除柳南区外,麻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平均含水率均随龄级增加而降低;除鱼峰区外,同一龄级麻竹各器官含水率均为竹枝>竹叶>竹竿。各基地麻竹单株地上各器官均以竹竿生物量分配值最大。不同基地麻竹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以柳北区为最大(18 584 g),其次是柳南区(16 631 g),鱼峰区最小(4 092 g)。【结论】分别建立竹竿、竹枝、竹叶生物量与胸径的最优生物量模型为:W竿=-0.000 05+2.295 1D-1 111.107D2(R2=0.946)、W=47.233D0.707(R2=0.862)、W=151.455D0.570(R2=0.649),均可有效用于估算麻竹林分地上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笋用麻竹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陈双林,陈长远,杨清平,等. 麻竹笋用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2):191-194.
    杜满义,刘广路,范少辉,等. 施肥对闽西毛竹生物量及碳储量分布格局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5):872-877.
    费玲,钟全林,程栋梁,等. 天然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灌木层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关系[J]. 林业科学,2016,52(3):97-104.
    冯宗炜.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等. 武夷山毛竹天然林生物量与能量分配规律及其与人工林的比较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3,23(2):291-296.
    黄国科. 麻竹笋高效益栽培技术[J]. 广西园艺,2005,16(5):54-55.
    江泽慧. 世界竹藤[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李燕,张建国,段爱国,等.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估算模型的选择[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12):3036-3046.
    李智勇,王登举,樊宝敏. 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政策分析[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50-54.
    林建忠,梁文斌,曹流清,等. 毛竹人工林生物量结构变化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16,43(1):86-92.
    农冠斌. 解码柳州螺蛳粉:从路边摊到近百亿产业[J]. 经营管理者,2020(11):54-57.
    阙锬渊. 福建酸竹地上生物量积累分配特征及其异速生长关系[J]. 世界竹藤通讯,2020,18(1):16-20.
    苏春花. 不同龄级斑苦竹地上生物量分配及其与构件因子的关系特征[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3):45-50.
    汪淑芳,梁梓,杨瑶君,等. 不同秆龄慈竹竹秆含水率与生物量的分配特征及其生物量模型的构建[J]. 西部林业科学,2013,42(1):42-45.
    王晨. 外界因素对皖南毛竹地上生物量以及竹笋生长特性的影响[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4.
    王海霞,彭九生,曾庆南. 淡竹立竹生物量计算模型构建[J]. 世界竹藤通讯,2014,12(6):6-10.
    王柯人,罗文秀,舒清态,等. 龙竹人工林的含水率分析及地上生物量回归模型构建[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1,41(6):168-174.
    王路君,蔡春菊,唐晓鹿,等. 硬头黄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构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1):189-196.
    王曙光,普晓兰,丁雨龙,等. 云南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模型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1):141-144.
    王树梅,范少辉,肖箫,等. 带状采伐对毛竹地上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5):19-24.
    夏海涛,王月英,李效文,等. 1~2年生浙南绿竹地上生物量分配与模型构建[J]. 林业实用技术,2014(10):3-5.
    徐振国,黄大勇,郭起荣,等. 麻竹地上器官生物量分配及其模型优化[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4):80-83.
    杨前宇,谢锦忠,张玮,等. 椽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3):519-526.
    易同培. 中国竹类图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曾掌权,田育新,戴成栋,等. 湖南毛竹林生物量模型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16,43(6):56-59.
    邹凯,谈丽华,巫娟,等. 石灰岩山地淡竹生物量模型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0,42(1):110-11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90
  • HTML全文浏览量:  13
  • PDF下载量:  2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7-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