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研究论文
竹家具油漆涂层可迁移铬的不确定度评定
郭飞燕, 陈威, 甘美娇
, doi: 10.12390/jbr2023014
摘要:
【目的】可迁移铬的不确定度是如实反应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指标,为掌握竹家具油漆涂层的可迁移铬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谱分析法,探索建立其可迁移铬不确定度的评定技术。【方法】从样品前处理、测量重复性、样品称量以及检测反应体系中盐酸体积、样品溶液浓度以及稀释因子等全面衡量,建立分析数学模型,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测量过程中测量重复性和样品浓度是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标准曲线的拟合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结论】可迁移铬测定应严格按标准配制溶液及拟合标准曲线,减少操作步骤,增加试验重复次数,从而降低样品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 【目的】可迁移铬的不确定度是如实反应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指标,为掌握竹家具油漆涂层的可迁移铬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谱分析法,探索建立其可迁移铬不确定度的评定技术。【方法】从样品前处理、测量重复性、样品称量以及检测反应体系中盐酸体积、样品溶液浓度以及稀释因子等全面衡量,建立分析数学模型,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测量过程中测量重复性和样品浓度是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标准曲线的拟合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结论】可迁移铬测定应严格按标准配制溶液及拟合标准曲线,减少操作步骤,增加试验重复次数,从而降低样品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
先秦至两汉时期竹文化生成略考
李泰霖, 褚兴彪
, doi: 10.12390/jbr2023004
摘要:
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涵盖于景观园林、建筑居舍、诗词歌赋、书画及器物制造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对竹资源、建筑与景观园林、竹造器物和咏竹文学等层面进行竹文化起源和历史生成的考证,认为竹文化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秦汉之前是其萌芽时期,直至两汉时期开始得到儒家、道家推崇,逐渐融入到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内涵,奠定了后代文人墨客的狂热化追求。从“自然之竹”到“人文之竹”,竹文化生成对华夏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文化追求取向与价值择取标杆,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建设提供了标志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标识,同时对民族本土文化信仰体系与文化传承均具有重要启示。 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涵盖于景观园林、建筑居舍、诗词歌赋、书画及器物制造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对竹资源、建筑与景观园林、竹造器物和咏竹文学等层面进行竹文化起源和历史生成的考证,认为竹文化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秦汉之前是其萌芽时期,直至两汉时期开始得到儒家、道家推崇,逐渐融入到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内涵,奠定了后代文人墨客的狂热化追求。从“自然之竹”到“人文之竹”,竹文化生成对华夏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文化追求取向与价值择取标杆,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建设提供了标志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标识,同时对民族本土文化信仰体系与文化传承均具有重要启示。
重组竹表面涂饰工艺研究
钟成龙, 侯贤锋, 卓光武, 高振忠
, doi: 10.12390/jbr2023012
摘要:
【目的】重组竹作为近年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应用于家具、建筑等多个行业。由于使用环境复杂且竹质材料有吸湿膨胀等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湿和微生物繁杂的条件下,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探究重组竹表面涂饰工艺对漆膜性能的影响,有助于解决重组竹材料在复杂环境下导致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的问题。【方法】通过探究不同工艺条件下重组竹涂饰后漆膜性能的变化,主要研究涂饰工艺过程中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重组竹初期表面先用180目砂纸再用320目砂纸砂光;聚氨酯底漆涂布量为120 g·m-2;中间层硝基漆涂布量250 g·m-2基础上,硝基漆面漆涂布量为150 g·m-2,涂布1次,漆膜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2H、耐磨性等级为1级、光泽度为70.6、耐水蒸气等级为2级。【结论】探明了重组竹初期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的变化对漆膜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其中最佳的涂饰工艺为:用180目砂纸砂光重组竹表面再用320目砂纸砂光,刷涂120 g·m-2的聚氨酯漆后进行室温干燥1 h,320目砂纸轻磨表面刷涂250 g·m-2中间层硝基漆室温干燥48 h,320目砂纸轻磨表面刷涂150 g·m-2硝基漆面漆,室温干燥48 h。 【目的】重组竹作为近年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应用于家具、建筑等多个行业。由于使用环境复杂且竹质材料有吸湿膨胀等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湿和微生物繁杂的条件下,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探究重组竹表面涂饰工艺对漆膜性能的影响,有助于解决重组竹材料在复杂环境下导致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的问题。【方法】通过探究不同工艺条件下重组竹涂饰后漆膜性能的变化,主要研究涂饰工艺过程中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重组竹初期表面先用180目砂纸再用320目砂纸砂光;聚氨酯底漆涂布量为120 g·m-2;中间层硝基漆涂布量250 g·m-2基础上,硝基漆面漆涂布量为150 g·m-2,涂布1次,漆膜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2H、耐磨性等级为1级、光泽度为70.6、耐水蒸气等级为2级。【结论】探明了重组竹初期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的变化对漆膜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其中最佳的涂饰工艺为:用180目砂纸砂光重组竹表面再用320目砂纸砂光,刷涂120 g·m-2的聚氨酯漆后进行室温干燥1 h,320目砂纸轻磨表面刷涂250 g·m-2中间层硝基漆室温干燥48 h,320目砂纸轻磨表面刷涂150 g·m-2硝基漆面漆,室温干燥48 h。
毛竹竹鞭侧芽生长特征研究
李建华, 林晓越, 岳晋军, 袁金玲
, doi: 10.12390/jbr2023003
摘要: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鞭侧芽分化、生长规律对于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都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地下挖掘和地上调查的方法对大年毛竹鞭侧芽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鞭侧芽总数552 433个·hm-2,其中萌发芽19 433个·hm-2;未覆盖竹林出土竹笋3 543个·hm-2,成竹1 479株·hm-2;覆盖竹林出土竹笋20 550个·hm-2;75.80%的退笋高度不足30 cm,85.81%的退笋根系入土不足10 cm,87.85%的退笋无根或少根,12.15%的退笋根系发达。【结论】毛竹笋芽分化率低并且启动分化时间具有不均一性,覆盖栽培不能显著增加竹鞭侧芽分化数量,根系在笋芽成竹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诱导休眠竹鞭侧芽分化和增加竹笋根系发育的营林措施能显著提高竹林产出。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鞭侧芽分化、生长规律对于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都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地下挖掘和地上调查的方法对大年毛竹鞭侧芽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鞭侧芽总数552 433个·hm-2,其中萌发芽19 433个·hm-2;未覆盖竹林出土竹笋3 543个·hm-2,成竹1 479株·hm-2;覆盖竹林出土竹笋20 550个·hm-2;75.80%的退笋高度不足30 cm,85.81%的退笋根系入土不足10 cm,87.85%的退笋无根或少根,12.15%的退笋根系发达。【结论】毛竹笋芽分化率低并且启动分化时间具有不均一性,覆盖栽培不能显著增加竹鞭侧芽分化数量,根系在笋芽成竹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诱导休眠竹鞭侧芽分化和增加竹笋根系发育的营林措施能显著提高竹林产出。
重组竹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特征值提取
江凤娇
, doi: 10.12390/jbr2022106
摘要:
【目的】为了解重组竹的受剪性能并安全高效地应用于结构设计。【方法】对3组不同工况下的重组竹标准小试件进行剪切试验,研究重组竹横纹、顺纹及面内剪切力学性能和应力—应变关系。【结果】重组竹横纹剪切强度最高,平均值为15.49 MPa,约是顺纹剪切强度的2.1倍、面内剪切强度的2.7倍。依据破坏模态对试件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应力—应变表达式,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较好。【结论】采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对试验值进行统计分析,基于试验值计算累积分布函数下5%分位值和75%置信度水平下5%分位值的参数法容许极限(PTL),认为最优概率分布下的PTL能较好体现重组竹受剪力学特征。 【目的】为了解重组竹的受剪性能并安全高效地应用于结构设计。【方法】对3组不同工况下的重组竹标准小试件进行剪切试验,研究重组竹横纹、顺纹及面内剪切力学性能和应力—应变关系。【结果】重组竹横纹剪切强度最高,平均值为15.49 MPa,约是顺纹剪切强度的2.1倍、面内剪切强度的2.7倍。依据破坏模态对试件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应力—应变表达式,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较好。【结论】采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对试验值进行统计分析,基于试验值计算累积分布函数下5%分位值和75%置信度水平下5%分位值的参数法容许极限(PTL),认为最优概率分布下的PTL能较好体现重组竹受剪力学特征。
绿竹笋用林水肥一体化研究
李建华, 袁金玲, 岳晋军
, doi: 10.12390/jbr2023007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绿竹(Bambusa oldhamii)笋用林的栽培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经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提早笋期10 d,提高产量38.47%,提高经济效益51.44%。【结论】水肥一体化能有效地提高绿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 【目的】为了提高绿竹(Bambusa oldhamii)笋用林的栽培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经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提早笋期10 d,提高产量38.47%,提高经济效益51.44%。【结论】水肥一体化能有效地提高绿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
灵芝废菌棒栽培棘托竹荪的研究
田苏奎, 成亮, 丁敏, 吕明亮, 杜平海, 蒋俊, 丁利超
, doi: 10.12390/jbr2023006
摘要:
【目的】探索食用菌人工栽培基质重复利用的可行性,促进食用菌人工栽培的低碳环保化发展。【方法】开展了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废菌棒辅以毛竹屑为栽培基质的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栽培研究。【结果】以废竹屑为基质栽培棘托竹荪,产量为12.59 kg·m-2;在废竹屑基质中添加30%、50%的灵芝废菌棒,棘托竹荪的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分别为13.08 kg·m-2和12.73 kg·m-2,但棘托竹荪的现蕾时间会延迟8 d、11 d,采收期会延长3 d、7 d,同时竹荪采收期的产量肩峰会被削减,采收期产量主峰的时间段覆盖范围会被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竹荪采收期内产量的波动幅度。【结论】灵芝废菌棒成本远低于竹屑,采用灵芝废菌棒作为棘托竹荪栽培基质配料,相对于竹屑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目的】探索食用菌人工栽培基质重复利用的可行性,促进食用菌人工栽培的低碳环保化发展。【方法】开展了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废菌棒辅以毛竹屑为栽培基质的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栽培研究。【结果】以废竹屑为基质栽培棘托竹荪,产量为12.59 kg·m-2;在废竹屑基质中添加30%、50%的灵芝废菌棒,棘托竹荪的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分别为13.08 kg·m-2和12.73 kg·m-2,但棘托竹荪的现蕾时间会延迟8 d、11 d,采收期会延长3 d、7 d,同时竹荪采收期的产量肩峰会被削减,采收期产量主峰的时间段覆盖范围会被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竹荪采收期内产量的波动幅度。【结论】灵芝废菌棒成本远低于竹屑,采用灵芝废菌棒作为棘托竹荪栽培基质配料,相对于竹屑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竹韵幽长——论扬州个园竹石铺陈的古典园林审美气韵
李国新, 杨絮飞, 高婧儒
, doi: 10.12390/jbr2022128
摘要:
该文以扬州个园的主要植物语素竹子为切入点,旨在引导读者以2万竿竹元素与园中山水、地形、建筑等构建和铺陈的神魂交融审美意境为鉴赏入口,通过读者对四时之景风月变化的客观感受和主观体验,体悟个园各个独具风采的审美意境。通过对竹子的旺盛生命力、良多吉祥要素、丰富历史文化素材与蕴含其内的中华民族文明密码等竹文化因素的整理和研究,粗略把中华几千年竹文化的文明脉络整理综合而立体地呈现出来。通过品味竹文化的风花雪月,引导观者自我陶冶如竹般的坚贞情操,体味竹报平安的吉祥愿祝,更深入研究和挖掘归属中华文明的竹文化内涵,并以小见大,使中华竹文明的外延,通过对个园的丰富审美分析变得更加饱满丰厚。个园的构建饱含着几千年中华竹文明的博大匠心,园内草木景观无处不铺陈着竹文化的审美密码,是体悟和感知竹文明的好去处。 该文以扬州个园的主要植物语素竹子为切入点,旨在引导读者以2万竿竹元素与园中山水、地形、建筑等构建和铺陈的神魂交融审美意境为鉴赏入口,通过读者对四时之景风月变化的客观感受和主观体验,体悟个园各个独具风采的审美意境。通过对竹子的旺盛生命力、良多吉祥要素、丰富历史文化素材与蕴含其内的中华民族文明密码等竹文化因素的整理和研究,粗略把中华几千年竹文化的文明脉络整理综合而立体地呈现出来。通过品味竹文化的风花雪月,引导观者自我陶冶如竹般的坚贞情操,体味竹报平安的吉祥愿祝,更深入研究和挖掘归属中华文明的竹文化内涵,并以小见大,使中华竹文明的外延,通过对个园的丰富审美分析变得更加饱满丰厚。个园的构建饱含着几千年中华竹文明的博大匠心,园内草木景观无处不铺陈着竹文化的审美密码,是体悟和感知竹文明的好去处。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竹家具形态设计研究
董念慈, 李子政, 李花, 陈文怡, 陈祖建
, doi: 10.12390/jbr2022117
摘要:
【目的】当今家具行业飞速发展,竹材在家具中的运用尤为重要,随着竹材加工工艺不断发展及竹材改性技术持续推进,如何将竹家具形态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在家具设计中,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方法】竹材按照形态构成原理分为形、色、肌理3部分,其中“形”由点、线、面、体4个部分构成,该文立足于竹材形态构成原理,将竹材不同形态分别从本能、行为、反思这3个情感化设计层次进行分析及思考。【结果】在情感化设计的基础上,竹家具的设计应当从形式上突破、功能上创新、立意上新颖。【结论】由竹家具形态构成出发把握其设计要素,为竹家具现代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目的】当今家具行业飞速发展,竹材在家具中的运用尤为重要,随着竹材加工工艺不断发展及竹材改性技术持续推进,如何将竹家具形态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在家具设计中,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方法】竹材按照形态构成原理分为形、色、肌理3部分,其中“形”由点、线、面、体4个部分构成,该文立足于竹材形态构成原理,将竹材不同形态分别从本能、行为、反思这3个情感化设计层次进行分析及思考。【结果】在情感化设计的基础上,竹家具的设计应当从形式上突破、功能上创新、立意上新颖。【结论】由竹家具形态构成出发把握其设计要素,为竹家具现代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遂昌县竹子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黄利华, 朱旭华, 缪国俊, 李永先, 刘曦东, 张威
, doi: 10.12390/jbr2022108
摘要:
【目的】随着经营模式的改变,病虫害成为阻碍遂昌县竹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明确竹子害虫的种类,调查其发生的动态规律,为遂昌县竹子害虫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2017—2021年,通过人工踏查、固定样地调查及灯光诱捕等方法对遂昌县主要竹子种植区的竹子害虫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遂昌县竹子害虫111种,其中主要害虫有竹林金针虫(Melanotus cribricollis)、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s)及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等9种,监测数据表明该9种主要害虫种群密度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遂昌地区竹子害虫种类丰富,其中食叶、竹笋及竹枝竿害虫发生趋势日趋严重,需要重点关注。 【目的】随着经营模式的改变,病虫害成为阻碍遂昌县竹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明确竹子害虫的种类,调查其发生的动态规律,为遂昌县竹子害虫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2017—2021年,通过人工踏查、固定样地调查及灯光诱捕等方法对遂昌县主要竹子种植区的竹子害虫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遂昌县竹子害虫111种,其中主要害虫有竹林金针虫(Melanotus cribricollis)、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s)及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等9种,监测数据表明该9种主要害虫种群密度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遂昌地区竹子害虫种类丰富,其中食叶、竹笋及竹枝竿害虫发生趋势日趋严重,需要重点关注。
冰醋酸/双氧水改性竹材物理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分析
程亮, 张瑞华, 章卫钢, 唐荣强, 许允炳
, doi: 10.12390/jbr2022121
摘要:
笔者以毛竹为原料,采用冰醋酸与双氧水浸渍处理工艺,研究不同改性剂配比、冰醋酸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对竹材的顺纹抗弯强度、顺纹抗拉强度以及硬度的影响。通过XRD、FTIR、TG等仪器对改性竹材的化学成分及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竹材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随处理温度、冰醋酸和双氧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相比于对照组抗弯强度平均降低44.5 %,抗拉强度平均降低59.9 %,硬度平均降低44.81%;TG和DTG热解峰值温度滞后,残渣率下降,说明内部冰醋酸含量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有部分被分解;经XRD分析表明改性竹材的结晶度下降约1.5 %,结晶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在1 250 ~ 1 377 cm-1区域的甲基、羧基吸收峰和3 415 cm-1处羟基吸收峰的增强,表明竹材内部亲水基团增加。因此,优选改性剂浓度配比为1∶1,处理温度为60 ℃,处理时间为24 h。 笔者以毛竹为原料,采用冰醋酸与双氧水浸渍处理工艺,研究不同改性剂配比、冰醋酸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对竹材的顺纹抗弯强度、顺纹抗拉强度以及硬度的影响。通过XRD、FTIR、TG等仪器对改性竹材的化学成分及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竹材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随处理温度、冰醋酸和双氧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相比于对照组抗弯强度平均降低44.5 %,抗拉强度平均降低59.9 %,硬度平均降低44.81%;TG和DTG热解峰值温度滞后,残渣率下降,说明内部冰醋酸含量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有部分被分解;经XRD分析表明改性竹材的结晶度下降约1.5 %,结晶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在1 250 ~ 1 377 cm-1区域的甲基、羧基吸收峰和3 415 cm-1处羟基吸收峰的增强,表明竹材内部亲水基团增加。因此,优选改性剂浓度配比为1∶1,处理温度为60 ℃,处理时间为24 h。
综述性论文
竹林碳汇经营数字服务平台构建与运营模式初探
柴庆辉, 冷华南, 刘鹏, 万众, 吴兆维, 冷利松, 余礼华, 诸炜荣, 唐辉, 黄云峰
, doi: 10.12390/jbr2023017
摘要:
【目的】为实现竹林碳汇的规范化经营和管理,加强对碳汇项目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方法】在剖析当前竹林碳汇经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竹林碳汇经营数字服务平台的构建理论及构成模块,并从人员管理、经营管理、资金管理三要素对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阐述。【结果】最终架构起支撑竹林碳汇经营的数字化平台。【结论】竹林碳汇经营数字服务平台有效填补了当前竹林碳汇经营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的空白,为同类林业碳汇数字化经营提供重要参考。 【目的】为实现竹林碳汇的规范化经营和管理,加强对碳汇项目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方法】在剖析当前竹林碳汇经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竹林碳汇经营数字服务平台的构建理论及构成模块,并从人员管理、经营管理、资金管理三要素对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阐述。【结果】最终架构起支撑竹林碳汇经营的数字化平台。【结论】竹林碳汇经营数字服务平台有效填补了当前竹林碳汇经营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的空白,为同类林业碳汇数字化经营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