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劲松,张勇,彭瑶.云南特色民间工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136-141.
|
[2] |
杨宛莹.我国传统竹编工艺之现代传承与产品创新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
[3] |
张雨湉,陈芝贤,费本华,等.中国不同地域竹编工艺的发展现状[J].世界竹藤通讯,2018,16(6):37-41.
|
[4] |
关传友.云南少数民族对竹资源的利用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06,4(3):46-48.
|
[5] |
刘瑞华,辉朝茂.论云南竹类资源现状与保护[J].农业与技术,2014,34(6):79-80.
|
[6] |
谭宏超,武国华.云南竹类资源的特色及开发潜力[J].世界竹藤通讯,2003,1(2):15-16.
|
[7] |
徐俊华,郭联欢,何蕊,等.傣族竹编及其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J].林产工业,2019,46(2):68-72.
|
[8] |
郜雪倩,侯小锋.傣族竹编技艺的传承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民族博览,2016(11):28-29.
|
[9] |
宋思思.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生活用具艺术形态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6.
|
[10] |
徐俊华,朱炫霖,何蕊,等.简述傣族竹编的发展历程与文化内涵[J].竹子学报,2018,37(2):91-92.
|
[11] |
郝云华.云南德宏傣族竹器艺术简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27(7):88-89.
|
[12] |
高睿霞.银井寨傣族竹编社会功能的变迁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12):129-130.
|
[13] |
刀波.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81-305.
|
[14] |
王振雯,何蕊,谌洁.云南竹编工艺的衍变及竹编制品创新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24-25.
|
[15] |
文静.云南宜良工艺竹编的田野调研路径分析[J].艺术评鉴,2018(2):22-23,29.
|
[16] |
文静,王岸.云南宜良工艺竹编纹样的独特性及活态承传的策略分析[J].魅力中国,2017(9):18.
|
[17] |
文静,刘可心.云南宜良工艺竹编的艺术特色及创意产品开发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7(9):190.
|
[18] |
蒋骏,张官明.打造云南竹艺旅游城,促进绥江竹产业的长足发展[J].青年时代,2015(13):75-76.
|
[19] |
蒋骏.浅析绥江民族传统工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传承-以竹编工艺为例[J].品牌,2015(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