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29
摘要:
【目的】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樱花(Prunus serrulat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菲白竹(Sasa fortunei)生理生长以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就樱花单作、菲白竹单作、麦冬单作、樱花—菲白竹混作和樱花—麦冬混作5种种植模式进行了大田试验,并于樱花盛花期对3种植物的光合指标、叶片氮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较各单作处理组相比,樱花与菲白竹混作或樱花与麦冬混作均会导致土壤化学性质的显著变化。与樱花单作相比,樱花与菲白竹混作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98%、11.64%;与菲白竹单作相比,樱花与菲白竹混作土壤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8.91%、22.22%、29.57%;樱花—麦冬混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含量与各自单作相比均显著降低;樱花与菲白竹混作显著提升了土壤养分含量。与不同地被植物混作的樱花表现出不同光合特性,与菲白竹混作的樱花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高于樱花单作,而与麦冬混作的樱花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了25.85%,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加了11.83%。与樱花混作后,2种地被植物光合作用均产生了积极影响,菲白竹和麦冬均显著增加了叶片氮养分的吸收和叶绿素含量。【结论】樱花与菲白竹混作可有效促进2种植物叶片氮含量、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并有效改善土壤养分肥力,可作为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栽培模式加以推广应用。
【目的】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樱花(Prunus serrulat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菲白竹(Sasa fortunei)生理生长以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就樱花单作、菲白竹单作、麦冬单作、樱花—菲白竹混作和樱花—麦冬混作5种种植模式进行了大田试验,并于樱花盛花期对3种植物的光合指标、叶片氮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较各单作处理组相比,樱花与菲白竹混作或樱花与麦冬混作均会导致土壤化学性质的显著变化。与樱花单作相比,樱花与菲白竹混作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5.98%、11.64%;与菲白竹单作相比,樱花与菲白竹混作土壤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8.91%、22.22%、29.57%;樱花—麦冬混作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含量与各自单作相比均显著降低;樱花与菲白竹混作显著提升了土壤养分含量。与不同地被植物混作的樱花表现出不同光合特性,与菲白竹混作的樱花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高于樱花单作,而与麦冬混作的樱花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了25.85%,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加了11.83%。与樱花混作后,2种地被植物光合作用均产生了积极影响,菲白竹和麦冬均显著增加了叶片氮养分的吸收和叶绿素含量。【结论】樱花与菲白竹混作可有效促进2种植物叶片氮含量、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并有效改善土壤养分肥力,可作为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栽培模式加以推广应用。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43
摘要:
塑料制纽扣原料加工、成型制造、后期处理等工序均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新时代服装服饰文化的发展需求,对纽扣产业的创新与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2022年11月,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竹纽扣作为以竹代塑的典型产品,具有资源、产业、市场、环保优势,也是我国竹文化、服饰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该文概述了纽扣的种类、市场以及代塑竹纽扣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分析,阐述了竹纽扣的加工工艺、基本性能及其加工技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现阶段竹纽扣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加工处理技术、促进传统文化融合与开拓消费市场等建议与展望,以期为落实“双碳”目标,实施“以竹代塑”倡议,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方案。
塑料制纽扣原料加工、成型制造、后期处理等工序均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和新时代服装服饰文化的发展需求,对纽扣产业的创新与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2022年11月,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竹纽扣作为以竹代塑的典型产品,具有资源、产业、市场、环保优势,也是我国竹文化、服饰文化等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该文概述了纽扣的种类、市场以及代塑竹纽扣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分析,阐述了竹纽扣的加工工艺、基本性能及其加工技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现阶段竹纽扣产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加工处理技术、促进传统文化融合与开拓消费市场等建议与展望,以期为落实“双碳”目标,实施“以竹代塑”倡议,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方案。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05
摘要:
中国玩具源远流长,种类多样,其中的竹木玩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生产和生活基础上创作而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状态以及植物文化的发展演进,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当前对传统竹木玩具的认识和利用方面存在研究不够系统、文化价值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该文以传统竹木玩具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文献资料的考证,对古代绘画以及其他古代文物中的各种竹木玩具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对古代竹木制玩具的发展和演进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将竹木玩具分为拼板益智类、牵引活动类、雕刻造型类、竹木编织类、人力活动类和其他类型,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竹木玩具的特性、优点和当代价值。提出了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挖掘传统设计智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等竹木玩具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以期对中国古代竹木文化有进一步拓展。
中国玩具源远流长,种类多样,其中的竹木玩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生产和生活基础上创作而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状态以及植物文化的发展演进,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当前对传统竹木玩具的认识和利用方面存在研究不够系统、文化价值挖掘不够深入等问题。该文以传统竹木玩具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文献资料的考证,对古代绘画以及其他古代文物中的各种竹木玩具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对古代竹木制玩具的发展和演进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将竹木玩具分为拼板益智类、牵引活动类、雕刻造型类、竹木编织类、人力活动类和其他类型,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古代竹木玩具的特性、优点和当代价值。提出了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挖掘传统设计智慧、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等竹木玩具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以期对中国古代竹木文化有进一步拓展。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33
摘要:
由于白云石(碳酸钙镁)、石灰石(碳酸钙)矿物的元素组成、结构、表面反应性和环境友好性,近年来出现较多研究将其用于土壤调理、土壤固碳、竹林培育等方面。笔者综述了白云石、石灰石等碳酸盐类矿物及其加工后产品如生石灰、熟石灰在改良土壤、促进土壤固碳和优化竹林培育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白云石与酸化土壤中的氢离子(H+)的作用可以改良土壤酸化;白云石及其煅烧后产物中钙、镁成分在土壤中能作为植物的养分;白云石与土壤中有机物质作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固碳;白云石可降低土壤中H+浓度以避免H+与重金属离子(如Cd2+、Pb2+、Cr2+等)产生交换吸附作用,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白云石作为土壤调理剂可丰富土壤中的钙元素及微量元素,促进竹子生长。碳酸钙添加到化肥中有利于竹蔸、大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苹果树(Malus pumila)等植株的生长,还能控制土壤重金属的价态变化;白云石煅烧后产物熟石灰[Ca(OH)2]可以与土壤中的H+结合生成弱酸性的盐,降低竹林土壤中交换性酸(H+)含量;并且Ca(OH)2能使Cd2+、Pb2+等金属离子沉淀,缓解有效态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最后分析了白云石、石灰石矿物研究和用于土壤调理、土壤固碳、竹林培育等方面的不足,讨论了今后碳酸盐类矿物及其加工产物用于土壤调理、土壤固碳、林业培育等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和应用技术开发方向。
由于白云石(碳酸钙镁)、石灰石(碳酸钙)矿物的元素组成、结构、表面反应性和环境友好性,近年来出现较多研究将其用于土壤调理、土壤固碳、竹林培育等方面。笔者综述了白云石、石灰石等碳酸盐类矿物及其加工后产品如生石灰、熟石灰在改良土壤、促进土壤固碳和优化竹林培育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白云石与酸化土壤中的氢离子(H+)的作用可以改良土壤酸化;白云石及其煅烧后产物中钙、镁成分在土壤中能作为植物的养分;白云石与土壤中有机物质作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固碳;白云石可降低土壤中H+浓度以避免H+与重金属离子(如Cd2+、Pb2+、Cr2+等)产生交换吸附作用,缓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白云石作为土壤调理剂可丰富土壤中的钙元素及微量元素,促进竹子生长。碳酸钙添加到化肥中有利于竹蔸、大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苹果树(Malus pumila)等植株的生长,还能控制土壤重金属的价态变化;白云石煅烧后产物熟石灰[Ca(OH)2]可以与土壤中的H+结合生成弱酸性的盐,降低竹林土壤中交换性酸(H+)含量;并且Ca(OH)2能使Cd2+、Pb2+等金属离子沉淀,缓解有效态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最后分析了白云石、石灰石矿物研究和用于土壤调理、土壤固碳、竹林培育等方面的不足,讨论了今后碳酸盐类矿物及其加工产物用于土壤调理、土壤固碳、林业培育等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和应用技术开发方向。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44
摘要:
【目的】研究在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杀青方式(蒸汽和水煮)和时间对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为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提高笋干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经过蒸汽和水煮杀青0.0(对照)、0.5、1.0、1.5、2.0、3.0、4.0和5.0 h后的毛竹笋的蛋白质、草酸、单宁、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蛋白质的检测采用二辛可宁酸法,草酸的检测使用靛酚蓝比色法,单宁的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检测法,可溶性糖的检测使用蒽酮比色法,总酸的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 1245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执行,糖酸比的计算:糖酸比=糖/酸。【结果】经过杀青处理后,所有的样品蛋白质均有流失,其中水煮处理的笋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且与处理时间没有相关关系。蒸汽处理的笋草酸含量为0.8 ~ 1.0 mg·g-1,水煮处理的笋草酸含量均约为1.0 mg·g-1,对照含量约0.1 mg·g-1;蒸汽处理和水煮处理的笋单宁含量分别约为0.38 mg·g-1和0.41 mg·g-1,对照为1.2 mg·g-1;且草酸和单宁含量的变化与处理时间没有相关关系。蒸汽杀青处理与水煮处理相比,能够保留更多的可溶性糖,蒸汽处理的样品可溶性糖均值为8.82 mg·g-1,水煮处理为6.96 mg·g-1,对照为18.31 mg·g-1;经过2种方式处理的样品总酸含量为0.1 ~ 0.2 mg·g-1,对照为0.84 mg·g-1,且也与处理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蒸汽杀青处理与水煮处理相比,可以保留更多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更少的草酸和单宁。故而推测蒸汽杀青方式优于水煮杀青方式,再结合在实际生产中,蒸汽杀青的流水线可以更快、更及时地处理大量的鲜笋,减少了剥壳后鲜笋在常温条件下的放置时间,这种优势也会更明显。此外处理时间对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不大。
【目的】研究在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杀青方式(蒸汽和水煮)和时间对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为毛竹笋干加工过程中提高笋干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对经过蒸汽和水煮杀青0.0(对照)、0.5、1.0、1.5、2.0、3.0、4.0和5.0 h后的毛竹笋的蛋白质、草酸、单宁、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处理时间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蛋白质的检测采用二辛可宁酸法,草酸的检测使用靛酚蓝比色法,单宁的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检测法,可溶性糖的检测使用蒽酮比色法,总酸的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 12456—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执行,糖酸比的计算:糖酸比=糖/酸。【结果】经过杀青处理后,所有的样品蛋白质均有流失,其中水煮处理的笋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且与处理时间没有相关关系。蒸汽处理的笋草酸含量为0.8 ~ 1.0 mg·g-1,水煮处理的笋草酸含量均约为1.0 mg·g-1,对照含量约0.1 mg·g-1;蒸汽处理和水煮处理的笋单宁含量分别约为0.38 mg·g-1和0.41 mg·g-1,对照为1.2 mg·g-1;且草酸和单宁含量的变化与处理时间没有相关关系。蒸汽杀青处理与水煮处理相比,能够保留更多的可溶性糖,蒸汽处理的样品可溶性糖均值为8.82 mg·g-1,水煮处理为6.96 mg·g-1,对照为18.31 mg·g-1;经过2种方式处理的样品总酸含量为0.1 ~ 0.2 mg·g-1,对照为0.84 mg·g-1,且也与处理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蒸汽杀青处理与水煮处理相比,可以保留更多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更少的草酸和单宁。故而推测蒸汽杀青方式优于水煮杀青方式,再结合在实际生产中,蒸汽杀青的流水线可以更快、更及时地处理大量的鲜笋,减少了剥壳后鲜笋在常温条件下的放置时间,这种优势也会更明显。此外处理时间对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影响不大。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39
摘要:
【目的】为提高造林存活率,减小造林成本,通过对比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2个种源实生苗生长差异,选择优良的实生苗上山造林。【方法】该研究选择贵州省桐梓县箐坝、黄莲2个种源的种子进行育苗,对金佛山方竹2个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个种源1年生实生苗各指标随时间呈正比例上升,由于气温影响,各生长指标在冬季生长量均较小,箐坝种源实生苗最大株高和地径2个指标均优于黄莲种源实生苗,但分蘖数和叶片数2个指标表现为黄莲种源优于箐坝种源实生苗。【结论】通过聚类分析,选择最大株高、地径和分蘖数3个指标作为1年生方竹实生苗对比指标,将实生苗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优)、Ⅱ级(良)、Ⅲ级(中)和Ⅳ级(差),以期为方竹的育苗及引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为提高造林存活率,减小造林成本,通过对比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2个种源实生苗生长差异,选择优良的实生苗上山造林。【方法】该研究选择贵州省桐梓县箐坝、黄莲2个种源的种子进行育苗,对金佛山方竹2个种源1年生实生苗的生长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个种源1年生实生苗各指标随时间呈正比例上升,由于气温影响,各生长指标在冬季生长量均较小,箐坝种源实生苗最大株高和地径2个指标均优于黄莲种源实生苗,但分蘖数和叶片数2个指标表现为黄莲种源优于箐坝种源实生苗。【结论】通过聚类分析,选择最大株高、地径和分蘖数3个指标作为1年生方竹实生苗对比指标,将实生苗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优)、Ⅱ级(良)、Ⅲ级(中)和Ⅳ级(差),以期为方竹的育苗及引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34
摘要:
【目的】将整根毛竹锯切成特定长度规格竹段,是竹材初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现有的毛竹锯切设备大多存在诸如机械化水平低、安全隐患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亟需设计制造出先进的锯切设备以推动竹材初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图像采集技术和可视化分析技术,设计出1台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毛竹智能避节定长锯切设备。【结果】在现有设备的基础功能上,增加了任意长度规格竹段的灵活定长(误差范围为±30 mm)、竹节的智能识别与规避、竹段的自动卸料与分选等功能,特别是达到了所得竹段两端30 mm内均不存在竹节的技术要求。对毛竹智能避节定长锯切设备进行了样机试验,定段准确率、避节准确率、分选准确率均达到100%,平均加工效率约达到27.37 m·min-1,工作效率相比人工提升35%,劳动力成本降低80%以上。【结论】该设备的研发符合现阶段的生产需要,大幅提高了毛竹定长锯切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同时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原料利用率,为后续建立1条连续化、智能化的竹材初加工生产线提供了条件。
【目的】将整根毛竹锯切成特定长度规格竹段,是竹材初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现有的毛竹锯切设备大多存在诸如机械化水平低、安全隐患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亟需设计制造出先进的锯切设备以推动竹材初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图像采集技术和可视化分析技术,设计出1台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毛竹智能避节定长锯切设备。【结果】在现有设备的基础功能上,增加了任意长度规格竹段的灵活定长(误差范围为±30 mm)、竹节的智能识别与规避、竹段的自动卸料与分选等功能,特别是达到了所得竹段两端30 mm内均不存在竹节的技术要求。对毛竹智能避节定长锯切设备进行了样机试验,定段准确率、避节准确率、分选准确率均达到100%,平均加工效率约达到27.37 m·min-1,工作效率相比人工提升35%,劳动力成本降低80%以上。【结论】该设备的研发符合现阶段的生产需要,大幅提高了毛竹定长锯切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同时提高了加工精度和原料利用率,为后续建立1条连续化、智能化的竹材初加工生产线提供了条件。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37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梅干菜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梅干菜制作工艺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笋芥菜混合发酵及芥菜单独发酵2种发酵方式制作梅干菜,然后测定分析2种梅干菜和新鲜芥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以及矿物质元素和功能性物质等指标。【结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钙、铁、镁及钾等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其中铁和镁含量同时显著低于新鲜芥菜,仅磷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和新鲜芥菜,表明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单独发酵。相对于新鲜芥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膳食纤维及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少量减少,而单独发酵梅干菜的可溶性糖、膳食纤维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此外,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其中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功能性物质含量有显著提升。【结论】总体而言,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梅干菜的矿物质元素、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物质的含量。相比而言,混合发酵方式具有更好的提高梅干菜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能力。
【目的】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梅干菜主要营养成分及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影响,为梅干菜制作工艺的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毛竹笋芥菜混合发酵及芥菜单独发酵2种发酵方式制作梅干菜,然后测定分析2种梅干菜和新鲜芥菜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以及矿物质元素和功能性物质等指标。【结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钙、铁、镁及钾等矿物质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其中铁和镁含量同时显著低于新鲜芥菜,仅磷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单独发酵梅干菜和新鲜芥菜,表明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小于单独发酵。相对于新鲜芥菜,混合发酵梅干菜的膳食纤维及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少量减少,而单独发酵梅干菜的可溶性糖、膳食纤维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此外,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功能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其中混合发酵对梅干菜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功能性物质含量有显著提升。【结论】总体而言,发酵方式的不同显著影响了梅干菜的矿物质元素、主要营养成分和功能性物质的含量。相比而言,混合发酵方式具有更好的提高梅干菜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能力。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02
摘要:
竹簰是安吉商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最主要运输形式,在浙西北苕溪流域,已延续千年。该文详述了安吉“毛竹簰”的制作、使用、销售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安吉撑簰文化。
竹簰是安吉商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最主要运输形式,在浙西北苕溪流域,已延续千年。该文详述了安吉“毛竹簰”的制作、使用、销售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安吉撑簰文化。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22
摘要:
竹笋作为1种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的特色森林食品,符合现代消费者健康饮食的需求。然而,竹笋的采收季节较短,供应较集中,且采后代谢旺盛,不易贮藏保鲜,严重影响其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为进一步减少竹笋采后损失,提高竹笋利用率,该文综述了竹笋采收后的生理变化特征和贮藏保鲜技术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提供新思路。
竹笋作为1种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的特色森林食品,符合现代消费者健康饮食的需求。然而,竹笋的采收季节较短,供应较集中,且采后代谢旺盛,不易贮藏保鲜,严重影响其营养价值和商业价值。为进一步减少竹笋采后损失,提高竹笋利用率,该文综述了竹笋采收后的生理变化特征和贮藏保鲜技术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竹笋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提供新思路。
当前状态:
, 最新更新时间: ,
doi: 10.12390/jbr2023004
摘要:
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涵盖于景观园林、建筑居舍、诗词歌赋、书画及器物制造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对竹资源、建筑与景观园林、竹造器物和咏竹文学等层面进行竹文化起源和历史生成的考证,认为竹文化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秦汉之前是其萌芽时期,直至两汉时期开始得到儒家、道家推崇,逐渐融入到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内涵,奠定了后代文人墨客的狂热化追求。从“自然之竹”到“人文之竹”,竹文化生成对华夏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文化追求取向与价值择取标杆,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建设提供了标志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标识,同时对民族本土文化信仰体系与文化传承均具有重要启示。
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涵盖于景观园林、建筑居舍、诗词歌赋、书画及器物制造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对竹资源、建筑与景观园林、竹造器物和咏竹文学等层面进行竹文化起源和历史生成的考证,认为竹文化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秦汉之前是其萌芽时期,直至两汉时期开始得到儒家、道家推崇,逐渐融入到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内涵,奠定了后代文人墨客的狂热化追求。从“自然之竹”到“人文之竹”,竹文化生成对华夏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文化追求取向与价值择取标杆,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建设提供了标志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标识,同时对民族本土文化信仰体系与文化传承均具有重要启示。
显示方式:
2023, 42(3): 1-8.
doi: 10.12390/jbr2023011
摘要:
【目的】该文撰写的主要目的是为引起读者对椅类家具稳定性的重视,从设计阶段提升椅类稳定性。【方法】以弓形椅为例,运用建模法、有限元分析法以及试验验证法分析评估稳定性。【结果】分析评估的结果为弓形椅稳定性不合格,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案稳定性显著提升,将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制作样品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再次验证了稳定性显著提升。【结论】基于两次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出运用有限元分析提升椅类稳定性是可行的结论。
【目的】该文撰写的主要目的是为引起读者对椅类家具稳定性的重视,从设计阶段提升椅类稳定性。【方法】以弓形椅为例,运用建模法、有限元分析法以及试验验证法分析评估稳定性。【结果】分析评估的结果为弓形椅稳定性不合格,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案稳定性显著提升,将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制作样品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再次验证了稳定性显著提升。【结论】基于两次有限元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出运用有限元分析提升椅类稳定性是可行的结论。
2023, 42(3): 9-14.
doi: 10.12390/jbr2022121
摘要:
【目的】为研究不同改性剂配比、冰醋酸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对竹材的顺纹抗弯强度、顺纹抗拉强度以及硬度的影响,测定其抗弯强度、抗拉强度及硬度改性处理前后变化,以期获得合适的铅笔板处理工艺。【方法】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原料,采用冰醋酸与双氧水浸渍处理工艺,针对改性竹材的化学成分变化,通过XRD、FTIR、TG仪器对改性竹材的化学成分及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改性竹材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随处理温度、冰醋酸和双氧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相比于对照组抗弯强度平均降低44.5%,抗拉强度平均降低59.9%,硬度平均降低44.81%;TG和DTG热解峰值温度滞后,残渣率下降,说明内部冰醋酸含量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有部分被分解;经XRD分析表明改性竹材的结晶度下降约1.5%,结晶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在1 250~1 377 cm-1区域的甲基、羧基吸收峰和3 415 cm-1处羟基吸收峰的增强,表明竹材内部亲水基团增加。【结论】优选改性剂浓度配比为1∶1,处理温度为60 ℃,处理时间为24 h。
【目的】为研究不同改性剂配比、冰醋酸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对竹材的顺纹抗弯强度、顺纹抗拉强度以及硬度的影响,测定其抗弯强度、抗拉强度及硬度改性处理前后变化,以期获得合适的铅笔板处理工艺。【方法】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原料,采用冰醋酸与双氧水浸渍处理工艺,针对改性竹材的化学成分变化,通过XRD、FTIR、TG仪器对改性竹材的化学成分及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改性竹材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随处理温度、冰醋酸和双氧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相比于对照组抗弯强度平均降低44.5%,抗拉强度平均降低59.9%,硬度平均降低44.81%;TG和DTG热解峰值温度滞后,残渣率下降,说明内部冰醋酸含量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有部分被分解;经XRD分析表明改性竹材的结晶度下降约1.5%,结晶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在1 250~1 377 cm-1区域的甲基、羧基吸收峰和3 415 cm-1处羟基吸收峰的增强,表明竹材内部亲水基团增加。【结论】优选改性剂浓度配比为1∶1,处理温度为60 ℃,处理时间为24 h。
2023, 42(3): 15-21.
doi: 10.12390/jbr2023023
摘要:
【目的】蚊子传播可怕的疾病,每年造成许多人死亡,不仅增加医疗成本且降低生产力。竹炭生产副产物竹醋液(BV)由于用途有限而造成大量过剩,因此寻找BV的新型用途和扩大消费成为竹子利用产业链急需的科技需求。【方法】该研究采用了几种简单、实用和多学科的方法来确定BV的驱蚊效果,包括前臂皮肤着陆试验(FLT)、小腿皮肤着陆试验(LLT)和蔗糖饲养生物测定法(SBB)。【结果】FLT结果表明,9.0%乙酸水溶液(AAWS)和BV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有较强的保护效果(94.9%),而商业液体杀虫剂和4.5%避蚊胺对白纹伊蚊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7.8%和90.8%。LLT结果表明,使用液体电热蒸汽器,BV和AAWS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BV和4.5% AAWS及9.0% AAWS的保护水平分别为97.6%和85.2%及97.5%),商业杀虫剂保护水平为99.5%。SBB表明,蚊子被AAWS的气味击退。BV(6.6% AA)、4.5%AAWS、9.0%AAWS及4.5%避蚊胺处理后的落蚊数差异不显著,但BV(6.6% AA)、4.5% AAWS、9.0%AAWS、避蚊胺和蒸馏水处理后落蚊数差异显著。保护期由长到短依次为:避蚊胺(75~90 min)=BV(75~90 min)>甲酸(60~75 min)>乙酸(45~60 min)>丙酸(30~45 min)>丁酸(15~30 min)>水(0 min)。另外对供试BV进行气-质谱联用分析发现挥发性物质69种,其中酸类9.00%、酚类3.37%、酮类2.21%、酯类1.97%、糖类0.81%、胺类0.76%、醇类0.37%、其余有机物0.81%、水80.70%。安全性试验表明:BV小鼠骨髓微核率为阴性。【结论】BV可能部分取代杀虫剂、避蚊胺和精油作为个人防蚊的有效制剂。
【目的】蚊子传播可怕的疾病,每年造成许多人死亡,不仅增加医疗成本且降低生产力。竹炭生产副产物竹醋液(BV)由于用途有限而造成大量过剩,因此寻找BV的新型用途和扩大消费成为竹子利用产业链急需的科技需求。【方法】该研究采用了几种简单、实用和多学科的方法来确定BV的驱蚊效果,包括前臂皮肤着陆试验(FLT)、小腿皮肤着陆试验(LLT)和蔗糖饲养生物测定法(SBB)。【结果】FLT结果表明,9.0%乙酸水溶液(AAWS)和BV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有较强的保护效果(94.9%),而商业液体杀虫剂和4.5%避蚊胺对白纹伊蚊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7.8%和90.8%。LLT结果表明,使用液体电热蒸汽器,BV和AAWS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BV和4.5% AAWS及9.0% AAWS的保护水平分别为97.6%和85.2%及97.5%),商业杀虫剂保护水平为99.5%。SBB表明,蚊子被AAWS的气味击退。BV(6.6% AA)、4.5%AAWS、9.0%AAWS及4.5%避蚊胺处理后的落蚊数差异不显著,但BV(6.6% AA)、4.5% AAWS、9.0%AAWS、避蚊胺和蒸馏水处理后落蚊数差异显著。保护期由长到短依次为:避蚊胺(75~90 min)=BV(75~90 min)>甲酸(60~75 min)>乙酸(45~60 min)>丙酸(30~45 min)>丁酸(15~30 min)>水(0 min)。另外对供试BV进行气-质谱联用分析发现挥发性物质69种,其中酸类9.00%、酚类3.37%、酮类2.21%、酯类1.97%、糖类0.81%、胺类0.76%、醇类0.37%、其余有机物0.81%、水80.70%。安全性试验表明:BV小鼠骨髓微核率为阴性。【结论】BV可能部分取代杀虫剂、避蚊胺和精油作为个人防蚊的有效制剂。
2023, 42(3): 22-26.
doi: 10.12390/jbr2022082
摘要:
【目的】富阳哺鸡笋(高节竹笋)(Phyllostachys prominens)具有优良的笋用特性,其中调味笋产品研发提升了品质和价值。深入挖掘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推广富阳哺鸡笋具有典型意义。【方法】阐述了高节竹笋的品质特征,介绍了工艺描述以及制作技艺,讨论了竹笋市场开发的应用前景。【结果】以优质高节竹笋为原料,采用原料验收、分级、盐渍、切段、选级、脱盐漂洗等近30道工序,制作出适合国内外不同口味喜好的调味笋系列,实现撕袋即食和高值加工,开发出大众竹笋消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人群对富阳哺鸡笋的品味需求。【结论】调味笋的开发,使高节竹的潜在价值得到拓展和延伸。发扬传承创新,结合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可以进一步发展农村竹笋经济。
【目的】富阳哺鸡笋(高节竹笋)(Phyllostachys prominens)具有优良的笋用特性,其中调味笋产品研发提升了品质和价值。深入挖掘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推广富阳哺鸡笋具有典型意义。【方法】阐述了高节竹笋的品质特征,介绍了工艺描述以及制作技艺,讨论了竹笋市场开发的应用前景。【结果】以优质高节竹笋为原料,采用原料验收、分级、盐渍、切段、选级、脱盐漂洗等近30道工序,制作出适合国内外不同口味喜好的调味笋系列,实现撕袋即食和高值加工,开发出大众竹笋消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人群对富阳哺鸡笋的品味需求。【结论】调味笋的开发,使高节竹的潜在价值得到拓展和延伸。发扬传承创新,结合农家乐休闲旅游开发,可以进一步发展农村竹笋经济。
2023, 42(3): 27-32.
doi: 10.12390/jbr2023035
摘要:
【目的】开展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套种珍贵树种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为开展毛竹林下珍贵树种套种及混交林营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集中连片、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林,保留竹株1 800株·hm-2,选择大小一致的红豆树(Ormosia hosi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3种珍贵树种进行套种,种植密度300株·hm-2。种植2年左右,分析测定不同树种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系统活性。【结果】3个树种中长势(地径和苗高)从高到低依次是天竺桂、红豆树和浙江楠;红豆树的Pn、Gs、Ci和Tr均高于其它2个树种;叶片叶绿素a、b、a+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从高到底依次为红豆树、浙江楠和天竺桂;毛竹林下红豆树POD、CAT活性显著高于浙江楠和天竺桂,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浙江楠MDA显著高于红豆树和天竺桂,天竺桂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结论】红豆树对毛竹林地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是适合毛竹林下套种的优良珍贵树种。
【目的】开展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下套种珍贵树种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为开展毛竹林下珍贵树种套种及混交林营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集中连片、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林,保留竹株1 800株·hm-2,选择大小一致的红豆树(Ormosia hosie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和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3种珍贵树种进行套种,种植密度300株·hm-2。种植2年左右,分析测定不同树种生长、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系统活性。【结果】3个树种中长势(地径和苗高)从高到低依次是天竺桂、红豆树和浙江楠;红豆树的Pn、Gs、Ci和Tr均高于其它2个树种;叶片叶绿素a、b、a+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从高到底依次为红豆树、浙江楠和天竺桂;毛竹林下红豆树POD、CAT活性显著高于浙江楠和天竺桂,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浙江楠MDA显著高于红豆树和天竺桂,天竺桂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结论】红豆树对毛竹林地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是适合毛竹林下套种的优良珍贵树种。
2023, 42(3): 33-39.
doi: 10.12390/jbr2022127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采伐带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生竹叶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新生毛竹地上器官生物量,以寻求提高毛竹抵抗带状采伐干扰能力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将初次带状采伐的保留带作为此次的采伐带,初次带状采伐的采伐带作为本次的保留带),以采伐带宽、稀土用量及复合肥与生物炭肥比例为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毛竹叶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带宽是影响采伐带毛竹叶片可溶性糖及地上生物量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采伐带毛竹抵抗带状采伐能力的最佳施肥模式为A2B2C2,即带宽为8 m、稀土用量为35 kg·hm-2、复合肥与生物炭肥的比例为7∶3。
【目的】通过分析采伐带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生竹叶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新生毛竹地上器官生物量,以寻求提高毛竹抵抗带状采伐干扰能力的最佳施肥模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将初次带状采伐的保留带作为此次的采伐带,初次带状采伐的采伐带作为本次的保留带),以采伐带宽、稀土用量及复合肥与生物炭肥比例为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对不同施肥模式下的毛竹叶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及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带宽是影响采伐带毛竹叶片可溶性糖及地上生物量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采伐带毛竹抵抗带状采伐能力的最佳施肥模式为A2B2C2,即带宽为8 m、稀土用量为35 kg·hm-2、复合肥与生物炭肥的比例为7∶3。
2023, 42(3): 40-44.
doi: 10.12390/jbr2023020
摘要:
【目的】为科学选择林下种竹地块,改进林下竹林培育措施,提高林地生产率,促进昭通竹产业发展。【方法】在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太平镇二溪村选择不同郁闭度的落叶软阔林下种植的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林,分别随机抽取5丛金佛山方竹,对发笋数量、竹笋地径、竹子株数、竹子地径和高度进行调查。【结果】对发笋数量、竹子株数的影响为郁闭度0.3>郁闭度0.9>郁闭度0.6;对竹笋地径、竹子地径的影响为郁闭度0.3>郁闭度0.6>郁闭度0.9;对竹子高度的影响为郁闭度0.6>郁闭度0.9>郁闭度0.3。【结论】金佛山方竹幼林的竹笋、竹子的地径均与软阔林郁闭度呈负相关关系;软阔林郁闭度对发笋数量、竹子株数的影响是一致的,在郁闭度0.3时最大;软阔林郁闭度0.6时竹子高度最高;通过F检验,在95%可靠性下,软阔林郁闭度对发笋数量、竹笋地径、竹子株数、竹子地径和高度均没有显著影响。
【目的】为科学选择林下种竹地块,改进林下竹林培育措施,提高林地生产率,促进昭通竹产业发展。【方法】在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太平镇二溪村选择不同郁闭度的落叶软阔林下种植的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林,分别随机抽取5丛金佛山方竹,对发笋数量、竹笋地径、竹子株数、竹子地径和高度进行调查。【结果】对发笋数量、竹子株数的影响为郁闭度0.3>郁闭度0.9>郁闭度0.6;对竹笋地径、竹子地径的影响为郁闭度0.3>郁闭度0.6>郁闭度0.9;对竹子高度的影响为郁闭度0.6>郁闭度0.9>郁闭度0.3。【结论】金佛山方竹幼林的竹笋、竹子的地径均与软阔林郁闭度呈负相关关系;软阔林郁闭度对发笋数量、竹子株数的影响是一致的,在郁闭度0.3时最大;软阔林郁闭度0.6时竹子高度最高;通过F检验,在95%可靠性下,软阔林郁闭度对发笋数量、竹笋地径、竹子株数、竹子地径和高度均没有显著影响。
2023, 42(3): 45-49.
doi: 10.12390/jbr2023007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绿竹(Bambusa oldhamii)笋用林的栽培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经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提早笋期10 d,提高产量38.47%,提高经济效益51.44%。【结论】水肥一体化能有效地提高绿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
【目的】为了提高绿竹(Bambusa oldhamii)笋用林的栽培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经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提早笋期10 d,提高产量38.47%,提高经济效益51.44%。【结论】水肥一体化能有效地提高绿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
摘要:
四川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其雄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四川特色竹编文化,创造了诸多精美的竹编产品。研究介绍了四川省各个地区的代表竹编工艺,包括成都邛崃的瓷胎竹编、青神县的青神竹编、渠县的刘氏竹编、自贡的龚扇、崇州市的道明竹编。简述了典型代表竹编的工艺特性、编织技艺和特色,让人们深入了解四川地区的竹编工艺,并思考如何在科技时代传承和创新竹编工艺。
四川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其雄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四川特色竹编文化,创造了诸多精美的竹编产品。研究介绍了四川省各个地区的代表竹编工艺,包括成都邛崃的瓷胎竹编、青神县的青神竹编、渠县的刘氏竹编、自贡的龚扇、崇州市的道明竹编。简述了典型代表竹编的工艺特性、编织技艺和特色,让人们深入了解四川地区的竹编工艺,并思考如何在科技时代传承和创新竹编工艺。
摘要:
研究以西南地区竹林风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包含5个准则层、20个指标层的风景竹林林内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权重为林内美学指标(0.286 4) > 竹林健康指标(0.244 2) > 林分结构指标(0.176 9) > 林下特征指标(0.166 3) > 林木测树指标(0.126 2);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研究了每个准则层中的主要评价指标(平均枝下高、立竹密度、倒伏度、林下层整齐度、通视性)的类目等级与竹林美景度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偏爱枝下高在5.5 m以上、竹林密度适当(散生竹6 000~12 000株·hm-2,丛生竹700~1 100丛·hm-2)、几乎没有倒伏(或倒伏竹株数≤2株·100m-2)、林下层整齐、通视性在20 m以上的竹林,由此提出了风景竹林林内景观改造提升建议。
研究以西南地区竹林风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包含5个准则层、20个指标层的风景竹林林内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权重为林内美学指标(0.286 4) > 竹林健康指标(0.244 2) > 林分结构指标(0.176 9) > 林下特征指标(0.166 3) > 林木测树指标(0.126 2);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研究了每个准则层中的主要评价指标(平均枝下高、立竹密度、倒伏度、林下层整齐度、通视性)的类目等级与竹林美景度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偏爱枝下高在5.5 m以上、竹林密度适当(散生竹6 000~12 000株·hm-2,丛生竹700~1 100丛·hm-2)、几乎没有倒伏(或倒伏竹株数≤2株·100m-2)、林下层整齐、通视性在20 m以上的竹林,由此提出了风景竹林林内景观改造提升建议。
摘要:
林下经济是实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农、林、牧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立体复合种养模式。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是我国最具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经营方式之一,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对浙江省衢州市毛竹林下种植以及林下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进行调查;对毛竹林下中草药的发展现状,毛竹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林下经济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毛竹林下经济的建议与展望。
林下经济是实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农、林、牧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立体复合种养模式。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是我国最具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经营方式之一,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对浙江省衢州市毛竹林下种植以及林下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进行调查;对毛竹林下中草药的发展现状,毛竹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林下经济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毛竹林下经济的建议与展望。
摘要:
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客观评价国际竹林碳汇研究进程,了解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前沿,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竹林碳汇研究的发展。采用VOSviewe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分析近30 a国际竹林碳汇研究的历程。结果表明:①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②竹林碳汇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研究作者群体呈现"大分散、小聚集";③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以环境科学为最多;④竹林碳汇研究的资助机构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最多,资助文献达到354篇,H指数最高;⑤竹林碳汇目前研究内容逐渐多样化,在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精准监测、竹林碳汇的影响机制、竹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碳循环机理等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了解竹林碳汇领域整体研究的背景,分析了竹林碳汇研究的阶段历程,得出竹林碳汇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客观评价国际竹林碳汇研究进程,了解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前沿,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竹林碳汇研究的发展。采用VOSviewe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分析近30 a国际竹林碳汇研究的历程。结果表明:①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②竹林碳汇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研究作者群体呈现"大分散、小聚集";③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以环境科学为最多;④竹林碳汇研究的资助机构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最多,资助文献达到354篇,H指数最高;⑤竹林碳汇目前研究内容逐渐多样化,在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精准监测、竹林碳汇的影响机制、竹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碳循环机理等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了解竹林碳汇领域整体研究的背景,分析了竹林碳汇研究的阶段历程,得出竹林碳汇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
对竹材饱和蒸汽炭化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其对竹材加工废水和竹材颜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竹材热处理时间和饱和蒸气压对其废水排放量和COD值均呈正相关,即饱和蒸气压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则废水排放量越多、COD值越高;且当饱和蒸汽压超过4.2 MPa·s时(对应热处理温度为250℃左右),竹材加工废水COD值跃增。通过色差L*、b*、ΔE*值与蒸煮饱和蒸气压和炭化时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竹材色差与热处理工艺的相关性数学模型,根据现有竹材产品颜色预估热处理工艺。具此分别对浅色系、中深色系、深色系加工竹材进行工艺优化,相比与传统工艺,优化竹材热处理工艺分别降低单位质量废水排放量11.53%、11.32%、12.5%,总有机物排放量分别降低51.91%、43.03%、28.56%,具有较好的实际生产指导意义。
对竹材饱和蒸汽炭化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其对竹材加工废水和竹材颜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竹材热处理时间和饱和蒸气压对其废水排放量和COD值均呈正相关,即饱和蒸气压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则废水排放量越多、COD值越高;且当饱和蒸汽压超过4.2 MPa·s时(对应热处理温度为250℃左右),竹材加工废水COD值跃增。通过色差L*、b*、ΔE*值与蒸煮饱和蒸气压和炭化时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竹材色差与热处理工艺的相关性数学模型,根据现有竹材产品颜色预估热处理工艺。具此分别对浅色系、中深色系、深色系加工竹材进行工艺优化,相比与传统工艺,优化竹材热处理工艺分别降低单位质量废水排放量11.53%、11.32%、12.5%,总有机物排放量分别降低51.91%、43.03%、28.56%,具有较好的实际生产指导意义。
摘要:
毛竹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竹种,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为揭示毛竹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为毛竹林科学的林分管理与土壤养分补充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分析了其化学计量特征和异速增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毛竹林立竹叶片碳、氮、磷含量及N:P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C:N、C:P则总体上呈升高趋势,1度立竹叶片碳、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2度、3度立竹,且后2者间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差异。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毛竹林叶片碳含量略有降低,而氮、磷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中、低海拔叶片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高海拔,且前2者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磷含量差异显著;叶片C:N、C:P、N: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低海拔叶片C:N显著低于高海拔,中、高海拔叶片N:P显著高于低海拔,叶片C:P海拔梯度间差异显著,其他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叶片碳、氮、磷间呈显著的正异速增长关系,随海拔梯度的升高,C-N、C-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下降,而N-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提高。研究表明,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毛竹林叶片氮、磷含量降低,利用率提高,P素限制性作用增强,建议在高海拔毛竹林经营中宜适当增加磷素的补充。
毛竹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竹种,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为揭示毛竹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为毛竹林科学的林分管理与土壤养分补充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分析了其化学计量特征和异速增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毛竹林立竹叶片碳、氮、磷含量及N:P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C:N、C:P则总体上呈升高趋势,1度立竹叶片碳、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2度、3度立竹,且后2者间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差异。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毛竹林叶片碳含量略有降低,而氮、磷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中、低海拔叶片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高海拔,且前2者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磷含量差异显著;叶片C:N、C:P、N: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低海拔叶片C:N显著低于高海拔,中、高海拔叶片N:P显著高于低海拔,叶片C:P海拔梯度间差异显著,其他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叶片碳、氮、磷间呈显著的正异速增长关系,随海拔梯度的升高,C-N、C-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下降,而N-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提高。研究表明,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毛竹林叶片氮、磷含量降低,利用率提高,P素限制性作用增强,建议在高海拔毛竹林经营中宜适当增加磷素的补充。
摘要:
云南省竹林和竹种的分布是中国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称之为"世界竹类的故乡"。云南地区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瑰宝,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云南地区傣族竹编、宜良竹编、绥江竹编3个代表性竹编工艺特性进行研究,总结云南地区竹编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共性。
云南省竹林和竹种的分布是中国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称之为"世界竹类的故乡"。云南地区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瑰宝,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云南地区傣族竹编、宜良竹编、绥江竹编3个代表性竹编工艺特性进行研究,总结云南地区竹编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共性。
摘要:
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家具结构强度检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选取松木床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具力学性能国家标准中的试验方法,对床铺面集中静载荷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松木床铺面无法满足强度安全要求。为此优化设计提高强度,选用改变床结构和换用重组竹材料2种手段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2种手段分别可提升床铺面安全系数至1.25和3.16,均有较好的强度优化效果。此外,使用重组竹可使得家具在保证强度前提下更加轻便,也将缓解国内木材短缺的现状,具有广泛前景。
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家具结构强度检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选取松木床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具力学性能国家标准中的试验方法,对床铺面集中静载荷试验进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松木床铺面无法满足强度安全要求。为此优化设计提高强度,选用改变床结构和换用重组竹材料2种手段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2种手段分别可提升床铺面安全系数至1.25和3.16,均有较好的强度优化效果。此外,使用重组竹可使得家具在保证强度前提下更加轻便,也将缓解国内木材短缺的现状,具有广泛前景。
摘要:
竹纤维指的是天然竹纤维(也称竹原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纤维,不同于竹浆纤维、竹炭纤维等化学粘胶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基础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非织造、建筑材料、汽车材料等复合材料生产领域。轻质增强复合材料是实现轻量化的一种重要趋势,常用复合材料的碳纤增强材料成本高,玻纤改性复合材料技术最成熟,但其也存在韧性降低、脆性增加、机械磨损大、加工能耗大、易吸湿、易粗糙、不易降解、废弃难处理等问题。研究发现,以天然环保新材料的竹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的竹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模量与强度高特点,非常适合汽车部件的轻量化。与传统的复合材料相比,竹纤维复合材料质量更轻,生产能耗更少,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碳排放量非常少,更符合现代社会"绿色环保和低碳化"的要求。
竹纤维指的是天然竹纤维(也称竹原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纤维,不同于竹浆纤维、竹炭纤维等化学粘胶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基础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非织造、建筑材料、汽车材料等复合材料生产领域。轻质增强复合材料是实现轻量化的一种重要趋势,常用复合材料的碳纤增强材料成本高,玻纤改性复合材料技术最成熟,但其也存在韧性降低、脆性增加、机械磨损大、加工能耗大、易吸湿、易粗糙、不易降解、废弃难处理等问题。研究发现,以天然环保新材料的竹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的竹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模量与强度高特点,非常适合汽车部件的轻量化。与传统的复合材料相比,竹纤维复合材料质量更轻,生产能耗更少,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碳排放量非常少,更符合现代社会"绿色环保和低碳化"的要求。
摘要:
研究浆用慈竹笋生长发育的适宜氮肥形态,对提高竹笋发笋量、生长量以及促进次生细胞壁的增厚和减少林田的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慈竹的合理调控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设置4个处理,对照组(CK)仅施入磷肥和钾肥,T1施入酰胺态氮及磷肥和钾肥,T2施入硝态氮及磷肥和钾肥,T3施加铵态氮及磷肥和钾肥,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慈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的竹笋发笋量的动态变化都呈现出"S"型曲线。酰胺态氮处理的累计日均发笋量最高,是未施入氮肥处理的1.23倍,其次为硝态氮处理,是未施入氮肥处理的119%,铵态氮处理最低。酰胺态氮肥处理竹笋的发笋量最多,而不施氮处理的最小。铵态氮肥处理的竹笋木质化要早于酰胺态氮和硝态氮处理。
研究浆用慈竹笋生长发育的适宜氮肥形态,对提高竹笋发笋量、生长量以及促进次生细胞壁的增厚和减少林田的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慈竹的合理调控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设置4个处理,对照组(CK)仅施入磷肥和钾肥,T1施入酰胺态氮及磷肥和钾肥,T2施入硝态氮及磷肥和钾肥,T3施加铵态氮及磷肥和钾肥,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慈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的竹笋发笋量的动态变化都呈现出"S"型曲线。酰胺态氮处理的累计日均发笋量最高,是未施入氮肥处理的1.23倍,其次为硝态氮处理,是未施入氮肥处理的119%,铵态氮处理最低。酰胺态氮肥处理竹笋的发笋量最多,而不施氮处理的最小。铵态氮肥处理的竹笋木质化要早于酰胺态氮和硝态氮处理。
摘要:
叙永县苦竹资源丰富,面积约2 667 hm2,主要分布龙凤、叙永、天池、水尾、两河等5个乡镇,管理粗放,几近荒芜状态,经济效益差。2019年,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川专家,采用废竹屑作为覆盖材料,替代常规的覆盖材料,开展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试验,试验面积0.9 hm2。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废竹屑覆盖试验,增温效果明显,出笋期提早77 d,笋期延长到82 d,平均产量约24 t·hm-2,平均效益26万元·hm-2,大大降低了覆盖成本,经济效益极佳。覆盖后的废竹屑可以作为培育林下菌的材料,实现废竹屑的二次利用。通过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试验,总结出一套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为四川省农民增收及脱贫攻坚提供示范。
叙永县苦竹资源丰富,面积约2 667 hm2,主要分布龙凤、叙永、天池、水尾、两河等5个乡镇,管理粗放,几近荒芜状态,经济效益差。2019年,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川专家,采用废竹屑作为覆盖材料,替代常规的覆盖材料,开展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试验,试验面积0.9 hm2。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废竹屑覆盖试验,增温效果明显,出笋期提早77 d,笋期延长到82 d,平均产量约24 t·hm-2,平均效益26万元·hm-2,大大降低了覆盖成本,经济效益极佳。覆盖后的废竹屑可以作为培育林下菌的材料,实现废竹屑的二次利用。通过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试验,总结出一套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为四川省农民增收及脱贫攻坚提供示范。
摘要:
贡后大木竹系从多个大木竹种源中选育出来的秆高、壁厚、节长、分枝小、材性优良、耐寒、产量高的优良品种。秆高12~16 m,胸径8~10 cm,节间长度37~50 cm,秆壁厚16~20 mm,年产竹材可达30 t·hm-2以上。材性优良、纤维长,适合作为工业化竹板材加工和竹浆造纸的原料;耐寒性好,宜在丛生竹北缘适生区种植;主枝不发达,便于竹材采伐和集运。
贡后大木竹系从多个大木竹种源中选育出来的秆高、壁厚、节长、分枝小、材性优良、耐寒、产量高的优良品种。秆高12~16 m,胸径8~10 cm,节间长度37~50 cm,秆壁厚16~20 mm,年产竹材可达30 t·hm-2以上。材性优良、纤维长,适合作为工业化竹板材加工和竹浆造纸的原料;耐寒性好,宜在丛生竹北缘适生区种植;主枝不发达,便于竹材采伐和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