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竹家具油漆涂层可迁移铬的不确定度评定
郭飞燕, 陈威, 甘美娇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3014
摘要(0) PDF(0)
摘要:
【目的】可迁移铬的不确定度是如实反应检测结果的置信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指标,为掌握竹家具油漆涂层的可迁移铬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谱分析法,探索建立其可迁移铬不确定度的评定技术。【方法】从样品前处理、测量重复性、样品称量以及检测反应体系中盐酸体积、样品溶液浓度以及稀释因子等全面衡量,建立分析数学模型,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测量过程中测量重复性和样品浓度是产生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标准曲线的拟合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影响最大。【结论】可迁移铬测定应严格按标准配制溶液及拟合标准曲线,减少操作步骤,增加试验重复次数,从而降低样品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度。
竹林碳汇经营数字服务平台构建与运营模式初探
柴庆辉, 冷华南, 刘鹏, 万众, 吴兆维, 冷利松, 余礼华, 诸炜荣, 唐辉, 黄云峰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3017
摘要(11) PDF(0)
摘要:
【目的】为实现竹林碳汇的规范化经营和管理,加强对碳汇项目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方法】在剖析当前竹林碳汇经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竹林碳汇经营数字服务平台的构建理论及构成模块,并从人员管理、经营管理、资金管理三要素对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阐述。【结果】最终架构起支撑竹林碳汇经营的数字化平台。【结论】竹林碳汇经营数字服务平台有效填补了当前竹林碳汇经营数字化管理和服务的空白,为同类林业碳汇数字化经营提供重要参考。
先秦至两汉时期竹文化生成略考
李泰霖, 褚兴彪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3004
摘要(35) PDF(2)
摘要:
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涵盖于景观园林、建筑居舍、诗词歌赋、书画及器物制造等诸多方面,与中国劳动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通过对竹资源、建筑与景观园林、竹造器物和咏竹文学等层面进行竹文化起源和历史生成的考证,认为竹文化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秦汉之前是其萌芽时期,直至两汉时期开始得到儒家、道家推崇,逐渐融入到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内涵,奠定了后代文人墨客的狂热化追求。从“自然之竹”到“人文之竹”,竹文化生成对华夏文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文化追求取向与价值择取标杆,为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建设提供了标志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标识,同时对民族本土文化信仰体系与文化传承均具有重要启示。
重组竹表面涂饰工艺研究
钟成龙, 侯贤锋, 卓光武, 高振忠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3012
摘要(8) PDF(0)
摘要:
【目的】重组竹作为近年来的新型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应用于家具、建筑等多个行业。由于使用环境复杂且竹质材料有吸湿膨胀等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湿和微生物繁杂的条件下,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探究重组竹表面涂饰工艺对漆膜性能的影响,有助于解决重组竹材料在复杂环境下导致材料耐久度和物理性能降低的问题。【方法】通过探究不同工艺条件下重组竹涂饰后漆膜性能的变化,主要研究涂饰工艺过程中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对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重组竹初期表面先用180目砂纸再用320目砂纸砂光;聚氨酯底漆涂布量为120 g·m-2;中间层硝基漆涂布量250 g·m-2基础上,硝基漆面漆涂布量为150 g·m-2,涂布1次,漆膜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2H、耐磨性等级为1级、光泽度为70.6、耐水蒸气等级为2级。【结论】探明了重组竹初期砂光工艺、聚氨酯底漆涂布量、硝基漆面漆涂布量、干燥条件以及硝基漆面漆涂布次数的变化对漆膜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其中最佳的涂饰工艺为:用180目砂纸砂光重组竹表面再用320目砂纸砂光,刷涂120 g·m-2的聚氨酯漆后进行室温干燥1 h,320目砂纸轻磨表面刷涂250 g·m-2中间层硝基漆室温干燥48 h,320目砂纸轻磨表面刷涂150 g·m-2硝基漆面漆,室温干燥48 h。
毛竹竹鞭侧芽生长特征研究
李建华, 林晓越, 岳晋军, 袁金玲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3003
摘要(14) PDF(1)
摘要: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鞭侧芽分化、生长规律对于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都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地下挖掘和地上调查的方法对大年毛竹鞭侧芽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鞭侧芽总数552 433个·hm-2,其中萌发芽19 433个·hm-2;未覆盖竹林出土竹笋3 543个·hm-2,成竹1 479株·hm-2;覆盖竹林出土竹笋20 550个·hm-2;75.80%的退笋高度不足30 cm,85.81%的退笋根系入土不足10 cm,87.85%的退笋无根或少根,12.15%的退笋根系发达。【结论】毛竹笋芽分化率低并且启动分化时间具有不均一性,覆盖栽培不能显著增加竹鞭侧芽分化数量,根系在笋芽成竹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诱导休眠竹鞭侧芽分化和增加竹笋根系发育的营林措施能显著提高竹林产出。
重组竹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特征值提取
江凤娇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2106
摘要(23) PDF(4)
摘要:
【目的】为了解重组竹的受剪性能并安全高效地应用于结构设计。【方法】对3组不同工况下的重组竹标准小试件进行剪切试验,研究重组竹横纹、顺纹及面内剪切力学性能和应力—应变关系。【结果】重组竹横纹剪切强度最高,平均值为15.49 MPa,约是顺纹剪切强度的2.1倍、面内剪切强度的2.7倍。依据破坏模态对试件进行分类,提出相应的应力—应变表达式,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拟合较好。【结论】采用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对试验值进行统计分析,基于试验值计算累积分布函数下5%分位值和75%置信度水平下5%分位值的参数法容许极限(PTL),认为最优概率分布下的PTL能较好体现重组竹受剪力学特征。
绿竹笋用林水肥一体化研究
李建华, 袁金玲, 岳晋军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3007
摘要(19) PDF(6)
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绿竹(Bambusa oldhamii)笋用林的栽培管理水平。【方法】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经营方式进行对比。【结果】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有效提早笋期10 d,提高产量38.47%,提高经济效益51.44%。【结论】水肥一体化能有效地提高绿竹笋用林的经济效益。
灵芝废菌棒栽培棘托竹荪的研究
田苏奎, 成亮, 丁敏, 吕明亮, 杜平海, 蒋俊, 丁利超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3006
摘要(17) PDF(7)
摘要:
【目的】探索食用菌人工栽培基质重复利用的可行性,促进食用菌人工栽培的低碳环保化发展。【方法】开展了以灵芝(Ganoderma lucidum)栽培废菌棒辅以毛竹屑为栽培基质的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栽培研究。【结果】以废竹屑为基质栽培棘托竹荪,产量为12.59 kg·m-2;在废竹屑基质中添加30%、50%的灵芝废菌棒,棘托竹荪的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分别为13.08 kg·m-2和12.73 kg·m-2,但棘托竹荪的现蕾时间会延迟8 d、11 d,采收期会延长3 d、7 d,同时竹荪采收期的产量肩峰会被削减,采收期产量主峰的时间段覆盖范围会被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竹荪采收期内产量的波动幅度。【结论】灵芝废菌棒成本远低于竹屑,采用灵芝废菌棒作为棘托竹荪栽培基质配料,相对于竹屑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竹韵幽长——论扬州个园竹石铺陈的古典园林审美气韵
李国新, 杨絮飞, 高婧儒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2128
摘要(14) PDF(3)
摘要:
该文以扬州个园的主要植物语素竹子为切入点,旨在引导读者以2万竿竹元素与园中山水、地形、建筑等构建和铺陈的神魂交融审美意境为鉴赏入口,通过读者对四时之景风月变化的客观感受和主观体验,体悟个园各个独具风采的审美意境。通过对竹子的旺盛生命力、良多吉祥要素、丰富历史文化素材与蕴含其内的中华民族文明密码等竹文化因素的整理和研究,粗略把中华几千年竹文化的文明脉络整理综合而立体地呈现出来。通过品味竹文化的风花雪月,引导观者自我陶冶如竹般的坚贞情操,体味竹报平安的吉祥愿祝,更深入研究和挖掘归属中华文明的竹文化内涵,并以小见大,使中华竹文明的外延,通过对个园的丰富审美分析变得更加饱满丰厚。个园的构建饱含着几千年中华竹文明的博大匠心,园内草木景观无处不铺陈着竹文化的审美密码,是体悟和感知竹文明的好去处。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竹家具形态设计研究
董念慈, 李子政, 李花, 陈文怡, 陈祖建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2117
摘要(27) PDF(6)
摘要:
【目的】当今家具行业飞速发展,竹材在家具中的运用尤为重要,随着竹材加工工艺不断发展及竹材改性技术持续推进,如何将竹家具形态更加合理有效地运用在家具设计中,是亟待探讨的问题。【方法】竹材按照形态构成原理分为形、色、肌理3部分,其中“形”由点、线、面、体4个部分构成,该文立足于竹材形态构成原理,将竹材不同形态分别从本能、行为、反思这3个情感化设计层次进行分析及思考。【结果】在情感化设计的基础上,竹家具的设计应当从形式上突破、功能上创新、立意上新颖。【结论】由竹家具形态构成出发把握其设计要素,为竹家具现代化设计提供新思路。
遂昌县竹子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黄利华, 朱旭华, 缪国俊, 李永先, 刘曦东, 张威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2108
摘要(42) PDF(7)
摘要:
【目的】随着经营模式的改变,病虫害成为阻碍遂昌县竹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明确竹子害虫的种类,调查其发生的动态规律,为遂昌县竹子害虫的科学防控提供重要参考。【方法】2017—2021年,通过人工踏查、固定样地调查及灯光诱捕等方法对遂昌县主要竹子种植区的竹子害虫进行调查。【结果】共发现遂昌县竹子害虫111种,其中主要害虫有竹林金针虫(Melanotus cribricollis)、竹卵圆蝽(Hippotiscus dorsalis)及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等9种,监测数据表明该9种主要害虫种群密度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遂昌地区竹子害虫种类丰富,其中食叶、竹笋及竹枝竿害虫发生趋势日趋严重,需要重点关注。
冰醋酸/双氧水改性竹材物理力学性能及化学成分分析
程亮, 张瑞华, 章卫钢, 唐荣强, 许允炳
当前状态:  doi: 10.12390/jbr2022121
摘要(82) PDF(15)
摘要:
笔者以毛竹为原料,采用冰醋酸与双氧水浸渍处理工艺,研究不同改性剂配比、冰醋酸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对竹材的顺纹抗弯强度、顺纹抗拉强度以及硬度的影响。通过XRD、FTIR、TG等仪器对改性竹材的化学成分及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竹材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随处理温度、冰醋酸和双氧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相比于对照组抗弯强度平均降低44.5 %,抗拉强度平均降低59.9 %,硬度平均降低44.81%;TG和DTG热解峰值温度滞后,残渣率下降,说明内部冰醋酸含量增加,纤维素、半纤维素有部分被分解;经XRD分析表明改性竹材的结晶度下降约1.5 %,结晶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有所降低;在1 250 ~ 1 377 cm-1区域的甲基、羧基吸收峰和3 415 cm-1处羟基吸收峰的增强,表明竹材内部亲水基团增加。因此,优选改性剂浓度配比为1∶1,处理温度为60 ℃,处理时间为24 h。
更多>
显示方式:
土壤水分和养分对筇竹竹鞭解剖特征及其适应可塑性的影响
吴义远, 董文渊, 浦婵, 钟欢, 夏莉, 袁翎凌, 陈新
2023, 42(1): 1-10.   doi: 10.12390/jbr2022080
摘要(80) PDF(104)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下的筇竹(Qiongzhuea twnidinoda)竹鞭解剖结构特征,旨在比较不同生境中筇竹竹竿的适应对策。【方法】采用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方法,测定分析了3个土层深度0~40 cm、0~80 cm和0~120 cm筇竹林竹鞭解剖结构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水分的关系。【结果】(1)随着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增加,筇竹竹鞭的纤维组织、输导组织比量以及维管束密度呈现显著减小的趋势(P<0.05);但基本组织比量、维管束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则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2)薄土层生境筇竹竹鞭组织比量、维管束和纤维大小的变异系数及可塑性指数均为最大。(3)土壤水分和养分对筇竹竹鞭解剖结构有着显著影响(P<0.05),单一土壤因子对筇竹竹鞭解剖结构影响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土壤含水量>速效K>有机质>全K>有效P>全P>水解N>全N>pH值。【结论】土壤水分、K及有机质含量对竹鞭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筇竹通过调控竹鞭解剖结构及其塑性来适应土壤因子的限制。生产上,可通过调控土壤水分含量、增施K素和有机肥来促进竹鞭生长发育。
不同产地金佛山方竹竹笋营养成分分析
徐田, 廖永坚, 宁德鲁
2023, 42(1): 11-17.   doi: 10.12390/jbr2022112
摘要(45) PDF(22)
摘要:
【目的】为了比较不同产地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竹笋营养成分,为金佛山方竹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笔者对贵州桐梓县、云南镇雄县、重庆南川区、贵州正安县、贵州绥阳县5个不同产地金佛山方竹竹笋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用方差分析和Duncan极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产地竹笋各营养成分的稳定性。【结果】5个不同产地金佛山方竹竹笋各营养成分差异性显著,且各产地竹笋营养含量各具特点。桐梓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最高的灰分、膳食纤维,较高的蛋白质、水分和较低的脂肪;镇雄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最高的蛋白质,较高的灰分和膳食纤维;南川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最高的还原糖;正安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最高的水分和最低的脂肪;绥阳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较高的还原糖和灰分。桐梓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最高的钾含量和较高的磷含量;镇雄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最高的磷含量、铜含量、钙含量、镁含量、锌含量,较高的铁含量和锰含量;南川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最高的铁含量和锰含量,较高的锌含量、钙含量、铜含量;正安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较高的镁含量;绥阳金佛山方竹竹笋具有较高的钾含量。5个不同产地金佛山方竹竹笋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其他28个竹种。【结论】该文结果为各产地进一步培育优良笋用竹、功能笋用竹类型提供参考。
威信县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黄维, 董文渊, 钟欢, 吴义远
2023, 42(1): 18-22.   doi: 10.12390/jbr2022096
摘要(38) PDF(11)
摘要:
【目的】为探究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竹笋出土动态、高粗生长过程、成竹与退笋规律。【方法】以威信县麟凤镇斑鸠村大汉寨金佛山方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竹笋—幼竹生长动态定位观测数据,分析金佛山方竹生长发育规律。【结果】威信县金佛山方竹笋期历时45 d,始于9月中旬,终于10月下旬,可划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成竹率、退笋率分别为78.71%和21.29%。竹笋—幼竹高生长期50 d,呈现“慢—快—慢—停止”S型生长曲线;地径生长期30 d,生长过程为“快—慢—较慢—停止”曲线;幼竹胸径生长期持续25 d。【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竹林笋期调控、护笋养竹、合理施肥和定向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笋用麻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与最优模型研究
郑云丽, 徐振国, 贾冬冬, 李在留
2023, 42(1): 23-29.   doi: 10.12390/jbr2022093
摘要(33) PDF(5)
摘要:
【目的】以柳州市认定的螺蛳粉原料基地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积累与分配特征,并进行模型拟合,以期为麻竹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测定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选出生物量最优模型。【结果】除柳南区外,麻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平均含水率均随龄级增加而降低;除鱼峰区外,同一龄级麻竹各器官含水率均为竹枝>竹叶>竹竿。各基地麻竹单株地上各器官均以竹竿生物量分配值最大。不同基地麻竹单株地上总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以柳北区为最大(18 584 g),其次是柳南区(16 631 g),鱼峰区最小(4 092 g)。【结论】分别建立竹竿、竹枝、竹叶生物量与胸径的最优生物量模型为:W竿=-0.000 05+2.295 1D-1 111.107D2(R2=0.946)、W=47.233D0.707(R2=0.862)、W=151.455D0.570(R2=0.649),均可有效用于估算麻竹林分地上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笋用麻竹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表板热处理温度对展平竹—杨木复合板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韩佳, 黄纯, 杨宇涵, 梁琦淞, 王雪花
2023, 42(1): 30-37.   doi: 10.12390/jbr2022109
摘要(33) PDF(12)
摘要:
【目的】充分发挥杨木与竹展平板各自的性能优势。【方法】以不同温度(120 ℃、140 ℃、160 ℃,0 MPa处理2 h)热处理的竹展平板为表板,杨木单板为芯板顺纹组坯制作展平竹—杨木复合板,通过测试其含水率、色差、光泽度、胶合强度、浸渍剥离率、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等性能,分析表板热处理对复合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物理性质方面,表板热处理使得复合板含水率大幅度降低;光泽度逐渐减小,色觉稳定性增大;总色差皆大于1.5,但材色变化不明显;胶合性质方面,表板热处理使得复合板胶合强度下降, 140 ℃处理时达最低值;浸渍剥离试验表明,表板热处理使得复合板胶合耐久性先增强后减弱;力学性质方面,随表板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弹性模量、抗弯强度均有一定提高,140 ℃ 处理时达最大值。【结论】表板热处理丰富了展平竹—杨木复合板的视觉效果,改善了复合板的抗弯强度、弹性模量,但对复合板的胶合性能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可拆装竹集成材家具用榫接合的力学性能研究
连彩萍, 翁昊辰, 吴智慧, 陈美玲, 季加贵
2023, 42(1): 38-44.   doi: 10.12390/jbr2022101
摘要(29) PDF(6)
摘要:
【目的】为实现竹集成材家具绿色榫接合结构的可拆装性。【方法】设计了一款未施胶的可拆装榫接合结构,测试了施胶的榫接合结构、未施胶的2种不同粗糙度的榫接合结构以及未施胶的可拆装榫接合结构的抗拔力学性能及粗糙度,并分析了节点的破坏形态及其加载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结果】施胶榫接合结构主要是胶层破坏,未施胶的榫接合结构则榫头与榫槽均未破坏;可拆装榫接合结构其粗糙度(5.64 μm)小于对照榫接合结构(7.54 μm),但其抗拔力(1 961.0 N)远超对照组榫接合结构(520.7 N),同时该榫结构节点处接合紧固;榫接合结构的抗拔力位移曲线整体呈直线上升—缓慢曲线上升—直线上升—直线下降4个发展阶段。【结论】设计的可拆装榫接合结构加工简单,绿色环保,健康安全,榫头可实现批量化、标准化生产。该研究对竹集成材家具结构设计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竹家具的创新发展。
嵊州市推进竹业共富实践与思考
黄少平, 张朗锋, 倪惠菁, 赵建诚, 杨振亚, 李琴
2023, 42(1): 45-49.   doi: 10.12390/jbr2023009
摘要(33) PDF(11)
摘要:
发展竹产业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抓手,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促进山区农民共同富裕、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缓解林农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嵊州市竹资源分布、竹林培育、笋竹加工利用现状,以及竹产业发展优势等方面进行解析,并针对嵊州市竹产业竹林经营水平低、笋材加工水平低、竹文化挖掘力度低、林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提出了嵊州竹业共富的思考。
基于“两山理论”的竹旅游基础体系构建——以安吉县为例
邱希阳
2023, 42(1): 50-55.   doi: 10.12390/jbr2022130
摘要(29) PDF(12)
摘要:
【目的】探索竹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尤其是“互联网+”形势下竹旅游业态融合发展,为竹旅游基础体系构建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以浙江省安吉县为样本,2017—2022年的小城镇综合整治、城乡风貌建设中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案例,结合竹旅游基础体系因素,进行开放式搜集,重点对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假说,再进行验证。【结果】竹旅游基础体系构建可以从保护自然山水风貌、整合竹乡旅游资源和创新乡村文旅业态三个层面,通过修复山林底色、营造河湖空间,打造美丽田园、提升智行交通、构筑浙北民居、复兴历史人文、创新业态功能、数字赋能产业、文旅兴民共富等九个方面进行建设。【结论】在互联网经济和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竹旅游作为三产的引擎,承担着产业融合和业态创新发展的功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吉县积极促进竹产业转型升级,走“发展三产、做强二产、带动一产”的竹产业发展路径,做好一二三产联动,发挥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走探索融合发展的产业升级道路。
更多>
西南地区风景游憩竹林林内景观评价与改造策略研究
刘格言, 王与茜, 黄尹姝, 盛志祎, 黄笑, 陈其兵, 江明艳
[摘要](2708) [PDF 4180 KB](106)
摘要:
研究以西南地区竹林风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包含5个准则层、20个指标层的风景竹林林内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权重为林内美学指标(0.286 4) > 竹林健康指标(0.244 2) > 林分结构指标(0.176 9) > 林下特征指标(0.166 3) > 林木测树指标(0.126 2);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研究了每个准则层中的主要评价指标(平均枝下高、立竹密度、倒伏度、林下层整齐度、通视性)的类目等级与竹林美景度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偏爱枝下高在5.5 m以上、竹林密度适当(散生竹6 000~12 000株·hm-2,丛生竹700~1 100丛·hm-2)、几乎没有倒伏(或倒伏竹株数≤2株·100m-2)、林下层整齐、通视性在20 m以上的竹林,由此提出了风景竹林林内景观改造提升建议。
四川地区竹编工艺特性研究
吴婕妤, 陈红, 吴智慧, 费本华, 张文福
[摘要](790) [PDF 882 KB](149)
摘要:
四川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其雄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四川特色竹编文化,创造了诸多精美的竹编产品。研究介绍了四川省各个地区的代表竹编工艺,包括成都邛崃的瓷胎竹编、青神县的青神竹编、渠县的刘氏竹编、自贡的龚扇、崇州市的道明竹编。简述了典型代表竹编的工艺特性、编织技艺和特色,让人们深入了解四川地区的竹编工艺,并思考如何在科技时代传承和创新竹编工艺。
竹材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
洪游游, 翁甫金, 潘炘
[摘要](631) [PDF 2733 KB](183)
摘要:
对竹材饱和蒸汽炭化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其对竹材加工废水和竹材颜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竹材热处理时间和饱和蒸气压对其废水排放量和COD值均呈正相关,即饱和蒸气压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则废水排放量越多、COD值越高;且当饱和蒸汽压超过4.2 MPa·s时(对应热处理温度为250℃左右),竹材加工废水COD值跃增。通过色差L*、b*、ΔE*值与蒸煮饱和蒸气压和炭化时间的线性关系,建立竹材色差与热处理工艺的相关性数学模型,根据现有竹材产品颜色预估热处理工艺。具此分别对浅色系、中深色系、深色系加工竹材进行工艺优化,相比与传统工艺,优化竹材热处理工艺分别降低单位质量废水排放量11.53%、11.32%、12.5%,总有机物排放量分别降低51.91%、43.03%、28.56%,具有较好的实际生产指导意义。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近30 a国际竹林碳汇研究进展
张红燕, 周宇峰, 张媛, 徐小军, 李翀, 徐林
[摘要](403) [PDF 6284 KB](69)
摘要:
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客观评价国际竹林碳汇研究进程,了解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前沿,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竹林碳汇研究的发展。采用VOSviewe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分析近30 a国际竹林碳汇研究的历程。结果表明:①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②竹林碳汇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研究作者群体呈现"大分散、小聚集";③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以环境科学为最多;④竹林碳汇研究的资助机构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最多,资助文献达到354篇,H指数最高;⑤竹林碳汇目前研究内容逐渐多样化,在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精准监测、竹林碳汇的影响机制、竹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碳循环机理等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了解竹林碳汇领域整体研究的背景,分析了竹林碳汇研究的阶段历程,得出竹林碳汇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毛竹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
黄树荣, 谢燕燕, 陈双林, 郭子武
[摘要](398) [PDF 1103 KB](63)
摘要:
毛竹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竹种,区域上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为揭示毛竹林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效应,为毛竹林科学的林分管理与土壤养分补充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3个海拔梯度毛竹林叶片碳(C)、氮(N)、磷(P)含量,分析了其化学计量特征和异速增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大,毛竹林立竹叶片碳、氮、磷含量及N:P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而C:N、C:P则总体上呈升高趋势,1度立竹叶片碳、氮、磷含量均显著高于2度、3度立竹,且后2者间碳、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均无显著差异。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毛竹林叶片碳含量略有降低,而氮、磷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中、低海拔叶片氮、磷含量显著高于高海拔,且前2者氮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磷含量差异显著;叶片C:N、C:P、N: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中、低海拔叶片C:N显著低于高海拔,中、高海拔叶片N:P显著高于低海拔,叶片C:P海拔梯度间差异显著,其他均无显著差异;不同海拔梯度毛竹林叶片碳、氮、磷间呈显著的正异速增长关系,随海拔梯度的升高,C-N、C-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下降,而N-P异速增长指数显著提高。研究表明,随海拔梯度的升高,毛竹林叶片氮、磷含量降低,利用率提高,P素限制性作用增强,建议在高海拔毛竹林经营中宜适当增加磷素的补充。
竹纤维在汽车复合材料上的应用研究
张毅
[摘要](445) [PDF 852 KB](54)
摘要:
竹纤维指的是天然竹纤维(也称竹原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纤维,不同于竹浆纤维、竹炭纤维等化学粘胶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基础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非织造、建筑材料、汽车材料等复合材料生产领域。轻质增强复合材料是实现轻量化的一种重要趋势,常用复合材料的碳纤增强材料成本高,玻纤改性复合材料技术最成熟,但其也存在韧性降低、脆性增加、机械磨损大、加工能耗大、易吸湿、易粗糙、不易降解、废弃难处理等问题。研究发现,以天然环保新材料的竹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的竹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模量与强度高特点,非常适合汽车部件的轻量化。与传统的复合材料相比,竹纤维复合材料质量更轻,生产能耗更少,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碳排放量非常少,更符合现代社会"绿色环保和低碳化"的要求。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金佛山方竹研发进展研究
代丽, 张喜, 吴良如
[摘要](590) [PDF 3891 KB](78)
摘要:
金佛山方竹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笋用竹种之一,也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确立的12大特色优势产业中重点推介的竹种之一,系统分析金佛山方竹研发现状有利于推动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文利用科睿唯安(WOS)和中国知网(CNKI)收集了1964-2020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所刊载的130余篇有关金佛山方竹文献及10余篇硕士论文,可视化功能分析表明:①研究文献、参考文献及引证文献整体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呈波动性快速增长态势;②近40 a文献量向主流期刊汇聚,权威期刊文献量仍然较少;③论文作者及机构文献量呈4个梯队分布,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重庆市及云南省;④受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量占61.76%,省(市)级课题量排序为贵州省(26.47%)、四川省(5.88%)和重庆市(2.94%);⑤主题词频率>3.0%、2.0-3.0%、1.0-2.0%和<1.0% 4个等级中,主题词量分别为21.05%、21.05%、47.37%和10.53%;⑥和金佛山方竹共现频率前3位排序中,主题词为方竹笋(16.33%),产业发展或幼竹生长(8.16%),母竹栽培、笋用林或采收加工(6.12%);次主题词为方竹笋(50.00%),乔木层(20.00%),海拔高度、形态学鉴定或化合物(10.00%)。对主要热点领域的竹林特性、培育技术、竹笋产量及质量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笋用林培育和以竹笋产业链为主导的全产业链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基于敏感度-主观偏好矩阵的宜兴竹海视觉景观关键区识别
姜小雨, 范少辉, 尹子旭, 张美曼, 官凤英
[摘要](479) [PDF 3660 KB](34)
摘要:
为识别宜兴竹海视觉景观的关键区域,以江苏省宜兴市宜兴竹海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把宜兴竹海聚集人群较多的11个观景平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Map10.2处理视觉敏感度的3个客观分量——相对坡度(Sa)、相对距离(Sd)和出现几率(St),对景观视觉敏感度进行分析,使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获得70名专业人员的主观偏好评分值,综合GIS和SBE法的评分结果,采用重要性-表现分析法(IPA法)构建研究区视觉景观的敏感度-主观偏好矩阵,将宜兴竹海划分为4个视觉景观区域并依据分区结果对竹林景观保护、景区规划管理提供依据。由结果可知:百竹园、嬉水池观景平台的景观敏感度、主观偏好评分双高,属于宜兴竹海的"视觉景观关键区",苏南第一峰、寂照禅寺观景平台的主观偏好评分高、景观敏感度低,属于"景观自然发展区",太湖之源、入口广场、冒龙池观景平台的景观敏感度高、主观偏好评分低,属于"景观优先改进区",索桥凌波、观瀑阁、赏竹亭观景平台的景观敏感度、偏好评价双低,属于"景观次优先改进区"。构建矩阵兼顾主客观因素对视觉景观优劣进行评价,使用GIS空间分析量化抽象的竹林视觉景观数据,主观偏好评分法反映公众对竹林视觉效果的真实感受,为旅游区景观视觉评价及关键区识别提供方法。
不同垦复措施对毛竹鞭笋产量的影响
裘鑫灿, 叶祖英, 黄望华, 周鑫, 王志高
[摘要](610) [PDF 1258 KB](381)
摘要:
为研究林地垦复时间对毛竹鞭笋产量的影响,于2001-2019年,在绍兴市柯桥区实施毛竹鞭笋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毛竹林地全垦可显著提高鞭笋产量,以5月下旬-6月上旬垦复为宜;7月鞭笋产量最高,秋季鞭笋产量相对较低。毛竹林地管理和挖笋方式对不同时间鞭笋产量的影响将作为下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
发展毛竹林下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浙江省衢州市为例
修诚明, 于海涵, 盖旭, 张佳佳, 卞方圆
[摘要](462) [PDF 3643 KB](47)
摘要:
林下经济是实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农、林、牧资源共享,达到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立体复合种养模式。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是我国最具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经营方式之一,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资料收集等方式,对浙江省衢州市毛竹林下种植以及林下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进行调查;对毛竹林下中草药的发展现状,毛竹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林下经济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毛竹林下经济的建议与展望。
苦竹笋早出丰产培育技术试验初报
肖龙华, 吴柏林, 胡彪, 李朝德, 薛兴富
[摘要](695) [PDF 3319KB](591)
摘要:
叙永县苦竹资源丰富,面积约2 667 hm2,主要分布龙凤、叙永、天池、水尾、两河等5个乡镇,管理粗放,几近荒芜状态,经济效益差。2019年,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川专家,采用废竹屑作为覆盖材料,替代常规的覆盖材料,开展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试验,试验面积0.9 hm2。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废竹屑覆盖试验,增温效果明显,出笋期提早77 d,笋期延长到82 d,平均产量约24 t·hm-2,平均效益26万元·hm-2,大大降低了覆盖成本,经济效益极佳。覆盖后的废竹屑可以作为培育林下菌的材料,实现废竹屑的二次利用。通过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试验,总结出一套苦竹早出丰产培育技术,为四川省农民增收及脱贫攻坚提供示范。
材用丛生竹良种‘大木竹贡后种源’
岳晋军, 袁娜, 林峰, 袁金玲
[摘要](451) [PDF 4619KB](504)
摘要:
贡后大木竹系从多个大木竹种源中选育出来的秆高、壁厚、节长、分枝小、材性优良、耐寒、产量高的优良品种。秆高12~16 m,胸径8~10 cm,节间长度37~50 cm,秆壁厚16~20 mm,年产竹材可达30 t·hm-2以上。材性优良、纤维长,适合作为工业化竹板材加工和竹浆造纸的原料;耐寒性好,宜在丛生竹北缘适生区种植;主枝不发达,便于竹材采伐和集运。